日前,在西南大學陳鵬飛教授團隊的親自操作下,重慶市巫山縣成功實現多鱗鏟頜魚的人工繁殖,這是西南地區首次成功進行多鱗鏟頜魚人工繁殖。
多鱗鏟頜魚,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突吻魚屬,俗稱錢魚、梢白甲、赤鱗魚、石口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藥用保健價值高,其DHA、EPA含量分別為6.20%、2.89%,分別是鯊魚的48倍和32倍。一般棲息在礫石底質、水清溫低、流速較大、海拔300—1500米的山澗水溪。在重慶地區主要分布在大寧河上游水域,個體比山東地區個體大很多(泰山地區成魚體長一般不超過20厘米,體重不超過100克),最大可達1公斤以上,但野生資源相對匱乏。
2015年4月16日,陳鵬飛教授團隊赴巫山進行多鱗頜魚進行人工繁殖,成功獲得受精卵10000余粒,受精率達到95%以上,孵化率達到90%以上,4月25日全部出膜,目前苗種生長良好。
多鱗鏟頜魚人工繁殖的突破,對巫山縣特有野生魚類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為名特優水產的發展和土著魚類的開發和增殖資源、恢復種群奠定了基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