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鰣魚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與河豚、長江刀魚齊名,俗稱“長江三鮮”。日前,即墨市人工培育鰣魚獲得成功,4000尾鰣魚今年9月就要上市了,島城市民可嘗鮮本地培育的新鮮鰣魚。
26日,在位于即墨市田橫島省級旅游度假區周戈莊村的鰣魚養殖基地,青島海得運水產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現在的鰣魚每條重量在七八兩左右,到了9月能長到1斤多,到時就可以上市了。根據目前鰣魚市場價格,預計每斤批發價至少200元以上。
“去年7月,養殖基地以每尾15元的價格引進4000尾鰣魚魚苗,引進時體長只有兩厘米左右。”即墨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凱先介紹,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培育終于成功,這是江北地區首個成功培育鰣魚的養殖基地。
“鰣魚對養殖技術要求非常嚴格,要嚴格控制好水溫。”王凱先說,適合鰣魚生長的水溫在20到22℃,養殖過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抗生素制劑和藥物,為了殺滅鰣魚身上的寄生蟲,每隔半個月養殖池就要進行淡水和海水的相互調換。
據介紹,因為鰣魚在生長過程中每天都不停地水中快速游動,所以魚肉特別鮮美。目前,北方地區食用的鰣魚都是從南方引進,運輸時間在1天左右。“超過12個小時,鰣魚的口感和新鮮度就會下降。”養殖場工作人員說,養殖場可以保證在接到訂單后12小時內將鰣魚送到島城市民的家中。
相關鏈接:
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產于長江下游,以當涂至采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被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俗稱“長江三鮮”。繼揚子鱷、中華鱘、白豚、胭脂魚之后,長江鰣魚也遭遇種群危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