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上午,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廈門隆重開幕,來自政府主管部門領導、科研單位專家及國內對蝦種苗、養殖、飼料、加工、貿易、加工企業,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的國際組織代表,以及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厄瓜多爾等國科研機構、企業代表、水產媒體近150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研討會以“整合全球優勢資源,探索多元發展戰略”為主題,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泰國國家遺傳工程生物技術中心、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AA)、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領域專家,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厄瓜多爾等對蝦主產國行業代表,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何建國首席科學家,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博士,以及眾多行業權威專家圍繞全球產銷現狀、全球對蝦貿易格局轉變、國際市場供需形勢、對蝦育種和養殖新技術、疾病防控新手段等眾多方面展開精彩交流和討論。
國家蝦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傳授養蝦經
對蝦白斑綜合癥(WSSV)和肝胰腺壞死癥(HPNS)是制約全球對蝦養殖業發展的兩大障礙。
對蝦感染白斑綜合癥(WSSV)流行分為兩個階段:一、環境脅迫誘發潛伏感染轉為急性感染;二、通過健康活蝦攝食死蝦導致疾病傳播與爆發。由于養殖生態系統種群單一,缺乏與健康對蝦攝食死蝦的優勢競爭者,誘發白斑綜合癥潛伏感染轉為急性感染的環境因子,這是導致養殖對蝦種群崩潰的主要原因。
兩套技術進行防控
一、調控環境阻止病毒潛伏感染轉為急性感染
建立測水調水理化因子(PH、溶解氧、氨氮、硫化氫等)指標體系,調控防控對蝦病毒個體發生。低鹽度對蝦養殖模式,利用對蝦廣鹽性、切斷WSSV部分的水平傳播途徑,減少了病毒暴發的風險。
二、消除健康對蝦攝食死亡對蝦的生態位,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
在對蝦養殖生態系統中,引入魚類作為攝食死亡對蝦優勢競爭者,阻斷WSSV的傳播途徑,根據不同攝食力、攝食方式、活動能力,篩選18種魚類最終建立7套適合不同鹽度和地區生物防控技術。
肝胰腺壞死癥(HPNS)病因分析
肝胰腺壞死癥(HPNS)已被證明不是由病毒引起,而是由條件致病菌(不是由單一某種細菌所導致,而是由副溶血弧菌、蠟樣芽孢桿菌、霍亂弧菌、嗜水氣單胞菌、蘇云金芽孢桿菌以及金橙小桿菌等)、有害理化因子和有毒藻類等三個因子引起。
對蝦養殖過程三個生態系統均有可能引起發生HPNS:
早期生態系統(培水期和對蝦大量攝食飼料期,約30天):這個時期池塘營養鹽缺乏,蝦苗攝食腐敗有機物。
中期生態系統(約養殖20-70天):營養鹽大量輸入,容易產生老化藻類、老化益生菌及天氣變化,導致生態系統紊亂。
晚期生態系統(約養殖70天后):營養鹽大量輸入大于有益藻類和益生菌的轉化能力,有害理化因子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含量升高。
如何判定藻類老化和維護池塘生態系統穩定,從而控制肝胰腺壞死癥?
水體起泡沫、晝夜水體PH值變化小于0。6,早晨在池塘下風口可以聞到異味、岸基物體倒影不清晰,用顯微鏡觀察藻類活動弱等癥狀都可以指明藻類老化。所以在藻相和氣候良好的情況下,一般在天氣變化前4天就要周期性“抗應激+消毒+底質改良+培水+益生菌”處理水體以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另外陰雨天要減料和停料也是防控HPNS發生的重要技術手段。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博士講述對蝦貿易內幕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博士在第七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研討會中指出,2015年,我國兩大優勢水產品羅非魚和對蝦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競爭力明顯下降。2013年我國從對蝦出口國變成對蝦進口國,2014年我繼續從亞洲、非洲、南美洲大量進口對蝦產品。海關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進口的對蝦量為2.4萬噸,但實際上中國進口的對蝦產量超過15萬噸,主要通過邊境完成交易的,數量少次數多,而且分散,并未有效統計在海關的數據內,至少有10個國家向我國出口對蝦產品。除此之外,中國還進口捕撈蝦類產品5萬噸,主要來自加拿大、北歐和阿根廷等國。
出口方面,受貿易壁壘、經濟持續低迷等因素影響,今年對蝦的出口價格仍不看好。同時,在生產成本增加和貨幣貶值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今年國內會有一些小企業放棄爭取訂單。另外,國內的對蝦市場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對蝦進口的數量和額度取決于下半年的實際生產情況。
內銷方面,隨著全國性消費認知程度的增加,預計2015年我國的對蝦內銷市場仍會緩慢增長。我國對蝦進口的動力已強于出口,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出口的優勢慢慢變弱,另一方面是因為東南亞、南美洲等地的對蝦原料在成本和質量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不過,受國內經濟增速緩的影響,今年的內銷市場增長動力有限,而且對蝦的季節性上市也會影響蝦價維持高位;另外,隨著自貿區地域的增加,國外對蝦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更加便利,因此預計2015年我國的對蝦價格可能是低開高走或者是平穩。
美國海洋研究所的 Shauu M.Moss:鼓勵進行本土對蝦品種選育
過去15年里,亞洲以養殖斑節對蝦為主,2000年后,轉養南美白對蝦,南美白對蝦使亞洲地區對蝦養殖產生翻來覆去的改變。
原因:1、斑節對蝦缺少野生捕撈的親本,病害多,池塘養殖效益差。SPF南美白對蝦(美國海洋研究所)蝦種產生,標志著斑節對蝦向南美白對蝦養殖的轉變。
但什么叫SPF?就是排除了特異性病原體或特別病原體列表中的病原體,必須達到三個特征:分子工具去判斷有沒有缺少或者存在病原、SPF設備物理隔離下的一種病原,對產業是否造成重大威脅。SPF蝦并不代表排除任何疫病,病原體是可以遺傳。新病原因不出現,因為老的病原體不斷地不停和宿主進行博弈,產生變異,如新的黃頭病毒、如微孢子蟲,不讓對蝦死亡,但可能會導致對蝦生長緩慢,還有EMS,這些都是新出現的病原體。
對蝦疾病有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池塘培育的蝦苗容易受到垂直(親本)傳播疾病,后果是池塘培育的親本因為近親繁殖,第一代會累集率10%,第二代累集率25%,第三代累集率達到了30%,感染桃拉或者白斑病毒的幾率大幅增加,再加上環境應激,還有EMS困擾等,給養殖戶帶來重大問題。如法拉利在高速公路行駛(良好環境),速度很快,但如果沙漠(惡劣環境)行駛,它的速度可能是20多公里。
所以減少疫病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SPF的親本進行繁育。美國海洋研究所的 Shauu M.Moss在和現在參會者互動中指出,由于南美白對蝦養殖面臨病害困擾比較嚴重,目前有多個斑節對蝦新品種正在選育中,他鼓勵養殖國家最好選育本土品種,這個一個長期工作,不能立竿見影,但選育成功后將會帶來的可觀效益。
看厄瓜多爾低密度養蝦,輕松賺錢讓人多艷羨
厄瓜多爾是世界上養殖密度最低的對蝦生產商。在中國等競爭對手遭受EMS影響之后,厄瓜多爾低密度養殖的可持續性優勢逐漸顯現出來。再聯想到中國,一直在追求密度高產量的養殖模式,但最近幾年受病害等諸多因素影響,南美白對蝦越來越難養殖。我們不禁在問:厄瓜多爾的低密度養蝦,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第七屆中國對蝦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厄瓜多爾的國家養殖協會執行長Jose Antonio Camposano 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厄瓜多爾沒有受到EMS困擾,只有白斑病害比較嚴重。厄瓜多爾受到病害威脅比較小,主要是因為養殖戶放苗密度比較小。他們的養殖戶不需要通過提高放養密度來賺錢,因為通過低密度養殖出來的對蝦產品,它的品質好價格高,養殖利潤自然就有了。Jose Antonio Camposano建議中國的養殖戶降低放養的密度,我們目前的問題是產量增長太快了,對環境和社會都造成了一定影響。我們要可持續發展對蝦產業,那一定要得到公眾的支持,要積極和他們溝通,讓他們了解這條蝦。厄瓜多爾希望和所有的養殖國家(印度、泰國、中國)進行合作宣傳,為對蝦養殖業樹立安全可靠的、不可使用抗生素的對蝦資源性的產業形象。
印度:南美白對蝦最有潛力養殖新興領域
作為新興的對蝦生產國,最近幾年印度也表現出了很多的潛力,他們的很多做法也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首先是從源頭抓起,嚴格防止帶病原體的南美白對蝦和親本進入印度。印度已建立一個世界級最高水平的水產品檢疫設施,所有從孵化場進口的SPF南美白對蝦和親本,都需要經過本套設施的掃描,符合相關的要求才能進入印度。至今為止,已檢驗隔離42萬尾SPF南美白對蝦蝦苗。正是由于嚴格的生物安全性檢測和標準的操作程度,印度至今未發現受到包括EMS病毒在內的病毒感染。
其次,印度還制定了嚴格的國家水產品藥物殘留管控計劃,所有與出口水產品相關的全部孵化場、養殖場、加工設備和飼料,以及檢測及認證實驗室均要接受國家水產品藥物殘留管控。在捕撈上市前,還會對養殖的水產品進行檢測,以測試其中是否存在被禁止的抗生素存留,確保印度出口的水產品能符合進口國的標準。
另外,印度還通過在各省的養殖區進行宣傳活動、為養殖戶舉行培訓、對孵化場的操作進行監控、通過發布周期性疾病監測方案幫助實現對蝦的健康管理、為對蝦和對蝦養殖場建立數字數據庫等措施,實現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研討會探討并致力解決對蝦養殖模式轉變、國內外市場波動、貿易格局變化、產品結構優化調整等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滿足產業升級轉型的實際需求。會議還強調對蝦企業應不斷進行科技創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以科技向市場要效益,共同尋求對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明天還有精彩內容,敬請大家關注!
嘉賓風采:
更多會議內容,請訪問中國水產論壇:http://bbs.bbwfis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087&extra=&page=1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