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玉米主產區緯度偏高,厄爾尼諾的影響范圍難以覆蓋,且歷史上的厄爾尼諾峰值期大多不是玉米的播種及生長期,不易波及玉米產量,除非發生長期、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否則很難對玉米的單產造成影響。
什么是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現象(El Niño Phenomenon西班牙語)又稱厄爾尼諾暖流或圣嬰,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
厄爾尼諾如何形成
ENSO形成的原因,科學界有多種觀點,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狀況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北信風,南半球赤道附近吹東南信風。信風帶動海水自東向西流動,分別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從赤道東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層上升涌流補充,從而使這一地區下層冷水上翻,水溫低于四周,形成東西部海溫差。
但是,一旦太平洋地區的冷水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圍的海水溫度異常減弱,甚至變為西風時,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冷水(涌升流)上翻減少或停止,海水溫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圍的海水溫度異常增暖。當NINO 綜合區海溫距平指數≥0.5℃,并且這種狀況能持續3個月及以上時,即認為進入厄爾尼諾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赤道太平洋信風正常情況下是自東向西吹,即“東風壓倒西風”,但是厄爾尼諾就是西風壓倒了東風,自西向東吹。或者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大海感冒發燒,需要與大氣進行能量交換,借助大氣的力量降溫。
歷史上的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一種周期性的自然現象,大約每隔7年出現一次。60多年來,總共發生過十幾次厄爾尼諾事件。其中,對全球影響最大的,就是1997-1998年強厄爾尼諾事件。
圖1 歷史上的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對全球天氣的影響
圖2 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影響
厄爾尼諾對全球農產品的影響
圖3 主要農產品主產區
圖4 厄爾尼諾對農產品的影響
綜合來看,除了大豆產量上升,玉米相對中性之外,大部分農產品產量都將出現下降的局面。
厄爾尼諾對我國天氣影響較大 相比起天氣的變化,厄爾尼諾對我國農產品的影響還未明顯。
對飼料市場的影響
對飼料行業的影響,要分原料、需求兩個方面。
首先是原料,厄爾尼諾對我國、美國玉米影響相對中性,但是由于厄爾尼諾或將持續到今年年底,因此不排除在玉米收獲前會出現借助天氣題材炒作的現象,這或加劇玉米價格震蕩。
其次是大豆,降水豐沛的條件使得大豆豐產的預期加強,特別是當下大豆供應充足的背景下,這一消息更令大豆市場承壓。也就是說,今年豆粕等植物蛋白的采購成本將下降。
然后是小麥,印度、澳大利亞作為全球小麥產量第三、第九,產量分別為9500萬噸、2400萬噸。今年受到干旱影響,產量將有所下降。我國進口小麥300萬噸,其中澳大利亞占一般左右。澳大利亞小麥的減產將影響我國進口的結構,預計將加大美國小麥的進口。
最后是魚粉,相比起上面幾大原料,厄爾尼諾對魚粉的沖擊最為明顯。厄爾尼諾影響下,秘魯寒流減弱,水溫升高、浮游生物減少,導致鯷魚遷移、甚至死亡。目前秘魯方面已經將厄爾尼諾級別上升至中等偏強,預計會持續到年底。但目前還未對鯷魚資源構成明顯的影響,若厄爾尼諾持續使水溫升高,那么將影響今年下半年第二捕季,魚粉將出現上漲或者暴漲。
對飼料需求的影響
就飼料需求來看,對水產飼料的影響最明顯。水產養殖作為看天吃飯的行業,水溫、降雨、臺風等均會左右水產養殖的命運。今年厄爾尼諾背景下,南方作為水產養殖主要地區,將籠罩在多雨的天氣之下。據靜書了解,5月份以來,華南地區便已經遭到連續的暴雨襲擊,當地水產養殖病害多發,特別是對蝦,排塘率較高。這就使得5月份華南對蝦飼料需求受到抑制。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