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整體外觀,鋼筋水泥結構
養殖池內表觀現狀:每個池400平方米,深2米,每個池放苗40萬,平均產8000斤蝦。一日喂6餐,每3小時喂一次,底排污2~3次,池底鋪地暖,保持水常溫25℃~28℃。
中國對蝦養殖區域主要分為華南、華東和華北。2014年華北地區養殖情緒高漲,養殖面積較2013年增加了近20%,養殖模式也多元化。
而山東的對蝦養殖,由于地域遼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華北地區的各種養蝦模式均有呈現。在無棣埕口、河口區、沾化、北海新區等地,汪子粗養模式養殖面積近100萬畝,養殖成功平均畝產在50-100斤,低的在30-40斤,飼料容量近20000噸。
在博興、昌邑、寒亭、萊州、東營、利津縣、河口區、沾化等地的土池精養模式約計35000畝面積,養殖成功平均畝產約600-1200斤,飼料市場容量約15000噸。大棚高密度精養池模式以寒亭、萊州、海陽、文登、乳山、青島、日照等地較為集中,共計約130萬平方水體面積,飼料容量估計在15000噸左右。
但是2014年整體養殖情況不容樂觀,養殖成功率普遍較低。但唯獨華北地區的大棚工廠化養蝦模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華北地區工廠化養蝦成功率高達90%,與江蘇如東的小棚蝦一樣,同屬國內對蝦養殖極為成功的養蝦模式之一。
由于整體養蝦成活率低下,國內對蝦消費供不應求的局面持續,對蝦售價一直保持高位,養殖利潤極為可觀,極大程度吸引了各地的養殖業者。尤其是在山東,在環渤海沿海及周邊各地已經掀起一股養蝦新熱潮。如濰坊、東營、海陽、文登等地的大棚,呈現暴發式增長。如海陽,2014年只幾十個棚,本人5月走訪市場時了解到至少已經超過一千個棚的規模了。
在海陽、萊州等部分海參養殖戶將養殖池加高變為養蝦池,萊州、昌邑等地少部分大菱鲆養戶在池內部分養起了蝦,還有不少浙江人過來山東挖池、建棚養蝦,此外,在河口、利津、沾化等地,還有不少面積的淡水魚養殖池轉為魚蝦混養,無棣埕口、河口區等地還有部分鹽田轉養蝦。粗略估計,2015年山東的養蝦面積至少再增加30%以上,尤其以大棚蝦模式養殖增長速度最快。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華北片區工廠化養蝦的成功模式與養殖特點:
一、典型的大棚工廠化養蝦,放苗密度平均300-500尾/m2,養殖周期約80天,產量一般10-15斤/m2,最高達20-22斤/m2。
二、大棚小水體養殖池,氣石增氧方式,不能中間排污,換水量更大,大多由原來的蝦苗標粗池轉成養成池,如下圖:
還有以下的1.5-2畝的大棚單個池養殖方式,池內結構與增氧、排污方式如下:
大棚工廠化養蝦模式特點與關鍵控制點:
1.水的前處理最為關鍵,進入養殖池內不再調水,通過換水與及時排污保持池內水質。但也有用微生態制劑調水的水質管理方式。
2.苗種質量是第一關鍵因素,應堅持選用正規苗企一代優質苗。由于苗種質量差成活率低的池一般在20-35天排苗,重新放苗。
3.養殖環境完全人工控制,不受氣候與天氣影響,常年保持恒溫(抽地熱水,冬季燒鍋爐或用電熱交換器循環加熱水),全年可養。
4.養殖過程與日常管理避開了復雜的天氣影響,養殖技術與管理顯得相對簡單,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5.選擇營養均衡、消化吸收率高、質量穩定的對蝦配合飼料是養殖成功的保障,特別是對蝦進池后的苗期營養強化顯得非常關鍵。建議使用蛋白40%-42%,價格9000元/噸以上的優質對蝦配合飼料。
6.投餌管理,堅持觀察蝦的健康狀況,隨時調整投喂量,定期預防保健。
7.增氧是另一養殖成功關鍵,日常管理需要重點監控溶氧是否充足,嚴防停電、缺氧等意外情況發生。
大棚工廠化養蝦是典型的高成本、高能源消耗的養殖模式,投入大,運營成本高,單斤蝦的養殖成本去到20-25元。對蝦出塘售價在30元/斤以上時有一定優勢,在外塘養殖期間無成本優勢,有的棚選擇暫停養殖短期休整。
其次,再來了解一下山東的土池精養模式:
一、以博興、東營地區為例,大多為2-3畝的小面積,主放養一代苗,平均放4-5萬/畝,養殖周期90-100天,養殖成功平均畝產1000-1200斤,一年只能養一茬。池塘四四方方,塘底平整,一塘1-2個葉輪式增氧機,增氧管理不太規范。
此種養殖方式,池型小,放苗密度適中,相對好管理,易成功。但2014年由于5月-6月中旬連續陰天,水質調控不當,藍藻暴發普遍嚴重,養殖成功率較前年低。
二、以利津、河口為例,大多為4-10畝的池塘,放養一代苗或土苗,平均放3-5萬/畝,養殖周期100天,養殖成功平均畝產500-800斤。
上述兩種土池精養的方式,苗種與飼料選擇也最為關鍵,在目前的對蝦價格一直保持高位的行情下,只要養殖成功利潤則相對可觀。故養戶們切忌圖便宜,投喂價格低廉、質量無保證、營養不全面的飼料。通威365養殖模式中的、精準投喂、藻菌調控技術更是促進養蝦成功的技術保障,值得蝦農們學習、信賴。
然后,我們再來簡單了解汪子蝦的養殖。汪子養蝦為粗養模式,池面積100畝、幾百畝,甚至上千畝,一般放土苗,7000-8000尾/畝,或10000-20000尾/畝不等,養殖70-100天,從60-70天起陸續起捕上市。一般前期不喂料,至養殖中期看到有部分蝦才開始投料,主要投喂6000-7000元/噸的飼料,蛋白32%-40%。飼料效果難以定論,飼料質量良莠不齊,真假虛實難辯。有的飼料售價約6000元/噸,甚至更低,但粗蛋標示38%或40%。本人認為,從飼料原料高效利用、配方優化、成本控制、節能減排等多個角度思維,飼料企業有責任引導養殖戶不盲目追求高蛋白,而堅持適宜蛋白的最高性價比。再者,前期不喂料,中期看到有蝦后才喂料的用料方式一定須改變。蝦苗入池后保持餌料充足、攝食優質的餌料以提高幼蝦成活是養殖成功的關鍵。
最后,在山東掀起的此番養蝦熱潮中,參與弄潮的同行們一定要冷靜的思考以下一些問題:
1.任何成功的養殖模式一定是符合養殖基本理論與基本規律的,在復制這些模式之前一定要總結清楚成功的基本要素,不能盲目跟風,只看其表未明其本。
2.苗種與飼料是左右一個模式能否成功的關鍵,不同的苗在特定的環境下對飼料的選擇是不同的。選擇既有優質種苗供應、又有優質飼料配套供應的企業合作是成功的保障。
3.養殖過程中水質惡化是導致對蝦養殖成活低的主要因素,微藻群落結構的優化對蝦池水質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無論是外塘還是室內養殖池,用不同的調控手段保證水體的藻菌平衡、穩定,能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養殖成功率。
4.未來的養殖模式發展需要更多的資源的整合,形成具有共同規則的產業聯盟,共同行動,聯合起來管理。整合資源能力非常強的企業,將是未來水產養殖健康發展的主要動力,成為水產行業發展的領軍企業。
大棚養蝦
山東的土池精養模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