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下旬,全縣南美白對蝦開始陸續上市,第一茬對蝦上市賣出了好價錢。但進入5月下旬,隨著對蝦上市量的不斷增加,收購價格遭遇“滑鐵盧”,與往年相比,每斤平均下滑了5元,這令不少養殖戶大失所望——
連日來,如東縣南美白對蝦上市量呈現出逐漸增多的勢頭,從5月初的每天上市約10萬斤到前幾天的每天至少上市30萬斤。以此推算,到了上市高峰期,每天約有80萬斤的銷量,后市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最近1周,隨著上市量的不斷增加,對蝦價格呈現出快速下滑的勢頭,基本每天都在跌價,不少養殖戶唉聲嘆氣之余,也在分析原因,并積極尋找應對之策。
上市量不斷增加,價格卻下滑
這幾天,洋口港經濟開發區(長沙鎮)衛海村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們特別糾結:一方面養殖的對蝦到了上市的時候,但看著每天都在下跌的收購價格,紛紛舍不得賣出,想再多養段時間;另一方面,對蝦已經養殖到了一定規格,即使再養段時間,也不一定能夠養大。養殖戶劉克群在村里承包了24張大棚,對蝦已經長得符合上市規格了,收購商上門時,他卻沒賣出。“這幾天收購價格不是很高,往年1斤50至55條的對蝦收購價格在37元左右,現在只有25元。”劉克群告訴記者,以現在的價格賣了實在是可惜,想再養幾天,希望對蝦的規格能再大些,收購價再漲些。
南美白對蝦作為南通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何丫村的主導產業,全村4200畝土地中南美白對蝦設施養殖面積達3800畝,大棚養殖面積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5%以上,每年為村里帶來過億元收入。如今,4月底與現在對蝦收購價的天壤之別,讓不少養殖戶感到無奈。“4月28日賣出第一批對蝦,收購價相當可觀,1斤60至65條的收購價為39元。這幾天,收購價太低,還有些大棚對蝦再養個10多天,等等看。”有著8年養殖經驗的黃海兵如是說。
據當地對蝦收購商孫華表示,從最近3周的捕撈情況來看,這一茬對蝦平均產量大概一個小棚七、八百斤,“目前大規格的對蝦數量還沒到高峰,后期上市的對蝦產量應該還會提高,今年我縣和周邊的對蝦養殖戶有不少,總上市量肯定要比去年多,這一茬對蝦賣到7月也不是問題。”
苗種、氣溫成價格下滑主因
采訪中,對于對蝦為何價格下滑,養殖戶們也在認真總結原因。劉克群認為,直放的病蝦很多,市場價格下跌。現在養殖的對蝦規格不大,而市場上供不應求的就是大規格的對蝦。加上,南方一些地區養蝦行業的興起,福建、山東等外地收購商選擇余地多了,對蝦價格高不上去。富鹽村天余育苗場負責人葛天余養殖對蝦多年,他認為,今年對蝦價格比往年低的原因無外乎兩個,去年在冷庫里的成品蝦還沒賣出,加上今年對蝦的規格變小,病蝦增多,價格自然就下跌了。
“病蝦和蝦種造成對蝦的整體規格太小,達不到上市場的規格。每斤80到100條左右,市場上只能賣幾塊錢1斤。”何丫村黨支部書記秦志輝坦言,現在養蝦已經進入了盲從的區域,在很多人看來,養殖對蝦有高利潤回報,所以會養的在養,不會養的也在養,這就造成蝦的產量驟增,而苗種越來越差,即使喂飼料,對蝦也長不大。“后期的收購價我估計也不會太高,因為周邊地區養的對蝦也開始上市,蝦的價格也高不了多少。”
黃海兵覺得除了苗種,今年對蝦達不到規格,收購價下跌跟氣候也有關。他說:“前期天氣太冷,即使鍋爐苗也不起作用,鍋爐苗增加了成本,但蝦光吃飼料,不長,達不到規格,收購價當然會下跌。”
養殖戶積極尋找應對之策
面對對蝦量多價低的現狀,養殖戶們也在積極尋找應對之策。劉克群表示,今年對蝦收購價低讓眾多養殖戶們敲響警鐘。他說,村里對蝦養殖達到近4000畝田,可以成立村對蝦養殖合作社,或者協會,實行采供銷一條龍模式,在苗種、飼料購進的價格上自然就有了優勢,然后再一起對外銷售,少了中間收購商,這樣能夠提高養殖戶的利潤。葛天余說,養蝦還是一句話:“要養大規格的蝦。”因此苗種選擇、養殖技術、后期管理缺一不可,最好村里能夠成立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
秦志輝表示,對蝦產業要進入良性循環,必須要控制種源、控制養殖規模,不能盲目開發。苗種是一大關鍵。他說,今年的鍋爐苗其中有一部分養殖戶改為雙層保護膜,這部分養殖溫度可能比常溫的鍋爐苗標準還要高,所以上市比較早,價錢自然也就賣得高。所以,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使用鍋爐苗養殖,搶先上市,贏得市場先機。衛海村婦女主任李曉燕也認為,必須改變養殖模式,加大投入,改用鍋爐苗,對蝦養殖就是靠溫度,溫度高對蝦才長得快,這樣保證產量的同時也保證價格。
養殖戶黃曉華說,從今年的形勢上看,往后對蝦養殖越來越難,現在就在尋找高質量的苗種,他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對對蝦的苗種形成規范化管理,淘汰不好的苗種,下一茬對蝦的價格不再重蹈覆轍。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