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6月2日,記者在博興縣喬莊鎮三合村淡水養殖基地看到,成方連片的蝦池在一排排紅頂管理房的點綴下更顯壯觀,養殖戶們剛剛陸續放完蝦苗,正在為下一步的管理忙碌。
養殖戶靳永波告訴記者,自己養殖南美白對蝦七八年了,2014年發展到8個蝦池,平均畝產達到750公斤,養殖效益持續提高。據喬莊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鎮以南美白對蝦養殖為支柱產業,強抓“高效、生態、安全”三個重點,不斷推進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全鎮農民人均漁業純收入已達6887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5%。
鼓勵群眾開發荒堿澇洼地,養殖規模由600畝上升到30000畝
喬莊鎮以漁民增收、漁業增效為目標,通過優惠政策、龍頭基地、專業合作社的激勵和帶動措施,使全鎮南美白對蝦養殖規模迅速膨脹,目前已由2001年最初的600畝,發展到了2014年的30000畝,實現產值7.88億元。
該鎮采用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群眾開發荒堿澇洼地建池塘養殖南美白對蝦,對于連片成方開發200畝以上的村給予10000元以上的獎勵。為解決群眾資金困難,鎮政府協調農信社提供小額貼息貸款,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
按照統一規劃標準、統一配套看護房、統一完善基礎設施、統一養殖南美白對蝦、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的“五統一”原則,喬莊鎮先后投資6000萬元,建成了黃家、榆林、鮑王等11個1000畝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基地,輻射帶動全鎮66個村。鎮政府協助各村成立淡水養殖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組建15家,入社養殖戶達到3000余戶。合作社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統一供應飼料、微生物制劑,并聯系市場銷售,顯著增強了養殖戶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
科技支撐推進標準化生產,畝產量由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
針對近年來南美白對蝦發病率高、養殖成本高的問題,喬莊鎮強化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力度,使養殖戶效益連年攀升,畝產量由原來的300公斤提高到2014年的600公斤(最高單產達到1000公斤),畝純收入由3000余元增加到18000余元。
該鎮制定政策鼓勵企業家投資南美白對蝦苗種淡化廠,逐步發展起6家南美白對蝦苗種淡化企業,年淡化能力18億尾,良好的蝦苗質量,迅速扭轉了苗種良莠不齊的不利狀況,顯著提高了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成功率。同時,該鎮每年定期邀請省、市專家對養殖戶進行普遍培訓,不斷提升全鎮養殖戶的技術水平。
近兩年,喬莊鎮又大力實施了“生態漁塘改造與標準化漁池開發”雙推進項目,先后對15000畝陳舊蝦池、粗養型池塘實施升級改造,使池塘放養密度由每畝30000尾增加到50000尾。在標準化漁池開發建設上,該鎮已發展起11個1000畝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基地,其中黃家、三合兩個淡水養殖基地,溝渠路,橋涵閘高標準配套并實施綠化、美化,成為喬莊現代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的核心工程,全市觀光漁業、設施漁業的亮點項目。
實施農企對接工程,搭建產前產中產后“三位一體”發展體系
按照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在南美白對蝦養殖上,喬莊鎮深入實施農企對接工程,強化安全質量監管,大力拓展銷售網絡,搭建起了產前生產資料保障、產中質量監管、產后銷售服務“三位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
該鎮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合作社為載體組織廣大養殖戶同北京“三安”科技有限公司實施聯營,由“三安”公司與養殖戶簽訂收購合同,并免費提供生產資料和技術指導,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成本和養殖風險。
為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該鎮要求養殖戶嚴格落實養殖生產日志、用藥記錄及產品銷售記錄等制度,對各養殖基地的專項檢查監管率達到100%。該鎮加強漁用物資監管工作,設立專門的供應站,免費為群眾提供水質化驗服務,推薦已通過國家飼料衛生標準的漁用餌料和gmp認證的水產藥品,從源頭上保障產品生產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