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羊城晚報)珍珠,象征純真、完美、尊貴和權威,有“東方之美者”之譽,古代帝王皇妃、達官巨賈無不以珍珠裝飾為榮。珍珠在現代珠寶行業中也有“寶石皇后”的美稱,與鉆石、紅寶石、藍寶石、 祖母綠、歐泊并稱為“五皇一后”。許多國家還把珍珠與月光石、變石一起列為“六月誕生石”,象征著健康、長壽和富貴。
近年來,珍珠的需求量翻了幾番,珍珠消費一直呈上升趨勢,價格也扶搖直上,尤其是古舊珍珠的價格,以極快的漲速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的注意。現在,普通古舊珍珠的價格每克已突破兩百元大關,而且還在漲,用火爆來形容毫不為過。
今年4月,在佳士得紐約拍賣會上,一條以68顆罕見天然珍珠串成的項鏈,珍珠直徑尺寸自9.47毫米至16.04毫米依次遞增,賣出了近710萬美元的天價,比過去純天然珍珠項鏈創下的價格紀錄還高兩倍,堪稱世界上最貴的一條珍珠項鏈。
廣州市金銀珠寶商會理事騰長青說,物以稀為貴,天然珍珠之所以身價百萬,正是因其少之又少,一般人不容易見到。因此,無論做飾品還是保健,目前人工養殖的珍珠有著廣闊的前景。
據中國寶玉石協會調查,2003年全球珍珠產量1275.6噸,其中海水珍珠月75.6噸,中國占27.5噸;中國淡水珍珠產量約達1200噸,約占世界珍珠產量的95%以上,穩執世界珍珠生產的“牛耳”。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國內珍珠產品的銷售份額超過80億元,加上4.2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國內外總產值可達120億元人民幣。
海關總署資料顯示,2006年1至7月,廣東口岸珍珠出口總量為42.8噸,同比下降33.8%,但珍珠出口平均價格上漲56.9%,達到185美元/千克。盡管出口總量下降明顯,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珍珠出口價格,比同期平均價格分別高出15.8%和125%。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珍珠品種繁多,歸納起來有兩大類:天然珍珠和養殖珍珠。天然珍珠多呈圓粒狀,核極小,通常肉眼看不到,數量少之又少。養殖珍珠又分為淡水養殖珠和海水養殖珠兩種。淡水養殖珠無核,是在湖泊、池塘等水深不超過4米的環境中自然生長的;海水養殖珠產于熱帶或亞熱帶的淺海水域中,均采用有核培殖法。
在海水珠中,南洋珠和大溪地珠最為珍貴。其中,南洋珠是個中極品,一般直徑10至18毫米不等,屬重量級珍珠,極其珍貴,價值不菲。大溪地珍珠直徑10至15毫米不等,一般有黑色和深灰色。我國則以廣西合浦的海水珠最好也最有名。
淡水珠體積較小,但其產量大,用于美容保健效果較好。專家介紹,常佩戴淡水珍珠項鏈可以清熱解毒,對傷口愈合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按顏色,珍珠一般有白、金、黑三色。若質素體積相同,目前以金色珍珠價值最高。金色多產于菲律賓、印尼等,白色產于日本、南洋及中國,黑色多產于大溪地。麥迪絲珠寶有限公司珍珠鑒定專家騰長青表示,雖然珍珠會隨時間而生長,但由于生長期越長,風險越大,所以,一般商品首飾珍珠,直徑為6至8毫米,8毫米以上的,價錢就會較高。一般直徑在12毫米左右的皮光好的A貨,每顆批發價也要3000元左右。而直徑在14至15毫米的大溪地黑珍珠,批發價每顆要八九千元。
騰長青稱,珍珠雖好,宜戴不宜藏。珍珠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文石和少量有機物質及水。珍珠中的文石極不穩定,難抗水溶;有機質不過百年就要發生化學變化,150年將壽終。最好的保存辦法是佩戴,因為人體皮膚分泌的油脂和堿性汗液可保護珠膜,佩戴則益壽,閑置則早衰。
相關鏈接
挑珍珠的誤區
近年來,一些商人誤導消費者,令消費者無所適從。誤區之一:這是天然的嗎?
一些商人總是標榜自己的珍珠是天然的。而事實上,市面上所見到的絕大多數珍珠都是人工養殖的。由于人類的濫采,天然珍珠已是十分難得,形狀規則的更是罕見。目前小粒的天然珠多只能作藥用,而大粒的要根據它的形狀賦予創造性地逐顆設計、鑲嵌才可成為珍貴的首飾。養殖珠不等同于天然的。誤區之二:這是真的珍珠嗎?
某些人見到從未見過的珍珠,如顆粒特大的南洋珍珠等,第一反應是:這是假的!其實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養殖珍珠,在國外極受歡迎,只是近幾年才引入中國市場。鑒別真假珍珠有4個簡易的方法:
1.觀察珍珠表層特征。沒有瑕疵的珍珠幾乎沒有,每一顆珍珠的瑕疵,正好是它不同于其他珍珠的胎記。有時需借助10倍放大鏡仔細觀察。
2.將珍珠掉在地上,彈起的高度與掉下的高度相差10厘米以下的是珠層較厚的真珠。
3.用小刀在珍珠有瑕疵的地方輕輕刮幾下,刮后的珠層和外表相同則為真品。
4.價格不是很高的珍珠,可以將兩顆相互對磨,如果有珍珠粉產生,并且磨后無痕跡的是真珍珠。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