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今晨發布臺風橙色預警:今年第10號臺風“蓮花”將于今日上午在廣東汕頭到汕尾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強度為臺風級(12級,33-35米/秒)。受其影響,臺灣南部沿海、福建沿海、廣東東部沿海有7-9級大風,最大陣風可達13-14級;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將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
今年第10號臺風“蓮花”已于昨天晚上8點鐘加強為臺風,今天(9日)早晨5點鐘其中心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東南方大約105公里的南海東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2.6度、東經117.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2級(3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70百帕,7級風圈半徑100-150公里,10級風圈半徑40-50公里。
預計,“蓮花” 將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將維持或略有減弱,將于今日上午在廣東汕頭到汕尾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強度為臺風級(12級,33-35米/秒)。登陸后,“蓮花”將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受“蓮花”影響,9日08時至10日08時,巴士海峽、臺灣海峽、南海東北部海域以及臺灣南部沿海、福建沿海、廣東東部沿海將有7-9級大風,“蓮花”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和地區的風力有10-12級,陣風可達13-14級。
中央氣象臺同時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福建南部、廣東大部、江西東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東南部、廣東東部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20毫米)。
今年第9號臺風“燦鴻”的中心今天(9日)早晨5點鐘位于我國釣魚島東偏南方大約7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22.1度、東經130.1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3級(4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60百帕,7級風圈半徑380-400公里,10級風圈半徑80-100公里,12級風圈半徑30公里。
預計,“燦鴻”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繼續加強,將于10日白天進入東海東南部海面,最強可達超強臺風級(16-17級,52-58米/秒) ,然后逐漸向浙閩一帶沿海靠近,并有可能于10日夜間至11日上午登陸上述沿海地區,登陸強度可達強臺風級或超強臺風級(14-16級,45-52米/秒)
臺風暴雨前后水產養殖戶如何做好防病
臺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它經過時常伴隨著大風和暴雨天氣。臺風給水產養殖帶來了嚴重危害,表現在:狂風暴雨使部分養殖網箱、圍塘堤壩損壞倒塌,魚蝦蟹逃逸;使養殖網箱內的魚類碰撞、擦傷、繼發細菌性潰瘍病等病害;使圍塘養殖的養殖環境發生突變,如鹽度、pH值急劇下降。
臺風暴雨后養殖塘水質已經不適宜于池內蝦、蟹、文蛤等的正常生長,環境突變使池塘原有生態平衡(特別是微生態平衡)打破,細菌等病原生物以及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魚蝦蟹產生應激反應,疾病易暴發和流行。
做好臺風后水產養殖病害預防工作顯得非常重要。下面,筆者主要講述臺風、暴雨引起圍塘養殖的水質發生了哪些主要變化,這些變化將會引發蝦、蟹養殖哪些主要病害,臺風、暴雨過后如何進行病害防治。
一、臺風、暴雨引起池塘水質哪些主要變化
1.因為暴雨,大量淡水注入池塘,引起池水鹽度急劇下降。
2.因為暴雨,大量淡水注入池塘,引起池水pH急劇下降。
3.因為淡水大量注入池塘,引起水溫下降較大。
4.因為淡水大量注入池塘,引起海淡水分層現象,使池塘底部水層溶氧下降。
5.因鹽度、pH、溫度急劇變化,引起池塘水體原來平衡的藻相、菌相失衡。原來水體的藻類可能死亡,有益細菌可能死亡,病原菌可能大量繁殖,大量陸地細菌可能被帶入池塘。
6.因大風引起池塘涌浪,大浪淘底,使原來沉積在池底的硫化氫、氨氮、殘餌、動植物尸體、排泄糞便等有害物質被淘起,引起水質敗壞,生物耗氧量上升,特別是使池塘底層水質更差。
7.因大風、涌浪使魚、蟹受到驚嚇,引起魚、蟹應激反應。
這里主要講了七點變化,還不包括陸地有害化學藥物、污水、大地沉積物、糞便、農藥等有害物質隨大量淡水沖入池塘可能引起的危害。
二、臺風、暴雨過后蝦、蟹養殖可能出現哪些主要病害
1.“應激反應”是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
上述七大變化足以引起養殖蝦、蟹發生“應激反應”。“應激反應”就是蝦、蟹通過神經、體液的生理作用,調動身體的每個器官,來應對環境的突變。“應激”是要消耗大量體能的,體能下降了,免疫能力就會下降,原來潛伏在體內的隱性病害就會抬頭,有害細菌就可能趁虛而入,引發病害。
2.臺風、暴雨后蝦、蟹可能出現哪些主要病害
(1)對蝦病毒病
根據水產科技人員的研究以及多年養蝦的實踐,蝦苗攜帶病毒的幾率非常高,再加上水體中的橈足類、甲殼類、多毛類等都是對蝦病毒的可能攜帶者,因此池塘養殖對蝦或多或少都可能攜帶病毒。對蝦病毒攜帶量的多少,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對蝦攜帶少量對蝦病毒時,只要池塘養殖環境適宜,是不會暴發對蝦病毒病的,此時對蝦活動正常,生長正常。如果池塘養殖環境變壞了,對蝦免疫功能下降了,病毒才會存對蝦體內大量復制,引起對蝦大批死亡。因臺風、暴雨的影響,對蝦極有可能引發病毒病。
(2)梭子蟹可能被淡水嗆死或患水腫病
三疣梭子蟹是海水養殖品種,適宜鹽度10~38,最適為20~35。臺風、暴雨造成的水體鹽度急劇下降,是一個突變的現象,梭子蟹在短時間內通過調節身體功能來適應滲透壓的巨變,如體質差、調節不過來,就會被淡水嗆死。如果勉強應付過來,暴雨過后梭子蟹很容易得水腫病。我們有這樣的經驗,每次大暴雨后,大量淡水注入池塘后,梭子蟹就會發生一次普遍的疾病,這個疾病很有可能是水腫病。水腫病不是病毒病,也不是細菌性疾病,更不是寄生蟲性疾病,而是梭子蟹不適應滲透壓劇變的生理機能不適應癥。水腫病的癥狀是:正常的梭子蟹的步足基部關節處比較緊實,可靈活轉動。患水腫病的梭子蟹步足基部關節處呈水腫狀,表皮松垮,似脫節現象。其治療方法是盡快調整池水到適宜鹽度,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鈉粉、特免皇等增強免疫抗應激的營養劑。
(3)蝦、蟹細菌性病害
如前所述,臺風、暴雨過后池塘內病原菌大量繁殖:蝦、蟹因應激反應體能消耗,使免疫功能下降;池塘水質環境惡化,特別是池塘底層水體溶氧下降;一般情況下,蝦、蟹在連續溶氧量低于3毫克/升的條件下超過18小時以上發病的幾率是非常高的。這樣,疾病發生的三要素都已具備,蝦、蟹極有可能發生細菌性疾病,主要是弧菌病。
三、如何防治臺風、暴雨引起的水產養殖疾病
1.臺風、暴雨前的預防工作
臺風、暴雨來臨前,除了加固塘壩、閘門,準備抗險救災物資外,做好養殖疾病預防工作很有必要,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如果池壩、閘門堅固,臺風、暴雨前池塘內應盡量多蓄些海水,以防止淡水大量涌入池塘引起鹽度急劇下降。
(2)疏通排洪溝,做好隨時排去上層淡水的準備工作。
(3)飼料里拌維生素C鈉粉、特免皇、三黃散,增強對蝦的體質與抗應激能力。
2.臺風、暴雨過后的養殖疾病防治工作
(1)臺風、暴雨過后梭子蟹養殖、海水貝類養殖應如何防病
①及時換水:通過幾次換水逐漸將塘水pH、鹽度調節到魚蝦蟹貝正常的生理范圍內,第一次排水以排去表層水為好,排水也不能操之過急,不可一次將池水排出灘面(尤其是晴熱的白天),否則對蟹類、貝類都會有一定影響。
②施藥:進排水后,對養殖池水、進排水溝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處理。可選用漂白粉、二氧化氯、溴制劑、世紀金碘等。
消毒后過幾天,可投放水質、底質改良劑,如沸石粉(25~50千克/畝)、生石灰(8~15千克/畝)以及商品底質改良劑。集約化養殖池應補充有益微生物制劑。
③餌料中添加維生素C鈉粉、特免皇進行投喂,提高梭子蟹抗應激能力。為了預防細菌性疾病,給梭子蟹投喂1~3次蟹病康;如果已經發生細菌性病害,則還需另外添加抗菌藥物。
④防止缺氧:臺風后,由于池底泛起,藻類死亡,遇到悶熱天、尤其是早晨,易引起缺氧,應做好預防工作,可配備增氧藥物如恒氧等。
(2)臺風、暴雨過后南美白對蝦養殖應如何防病
海水養殖南美白對蝦的池塘因臺風暴雨涌進大量淡水對南美白對蝦的影響不如梭子蟹大,因為南美白對蝦經過海淡水逐漸過渡能適應淡水養殖。臺風、暴雨過后,不要一下子大量排去淡水、加進海水,這樣反而對南美白對蝦不利,應該使池水有一個逐漸咸化的過程。關鍵是消毒海水,每天排去20~30厘米塘水,再加滿海水,逐步恢復到原來的海水養殖。
①在添加海水時開動增氧機,既增加水體溶氧,又打破海、淡水分層現象,使海、淡水充分混合。
②同梭子蟹養殖塘一樣,消毒池塘水體,投放水質、底質改良劑,向水體潑灑有益微生物制劑,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鈉粉、特免皇等抗應激營養添加劑。
③對蝦飼料中應添加抗病毒藥物及抗生素藥物,連投3~5天,預防病毒病、細菌性疾病暴發。
④對于對蝦應激反應嚴重的池塘,不應馬上消毒池水,應首先消除應激反應為主。抗應激黃金搭檔(草本應激靈+解毒高穩C)等消除了對蝦應激反應后再消毒池水,再采取上面三步措施。
(3)對于網箱養殖魚類臺風、暴雨前后的疾病防治工作
① 風前應在飼料中添加“恒氟平”、“恒胺康”等,增加其抗細菌感染能力。
②臺風、暴雨后,投喂飼料應新鮮、優質,補充臺風期間魚類的能量消耗;投喂l~3天藥物飼料(添加潰瘍平、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等),防止因擦傷引起的細菌性感染;投喂添加維生素C鈉粉、提高免疫力的飼料,提高魚類的抗病力。
再附特別針對對蝦養殖的防控措施
1、臺風天前:天氣悶熱,溫度較高,氣壓較低,藻類易老化,菌相不穩定,水質容易變壞,底部開始沉積死藻,殘餌,糞便。
防控方案: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在臺風來臨前3天,盡量減少投餌量,并內服乳酸菌,外潑EM菌、光合細菌,少量使用培藻膏追肥,同時連續使用底改產品2次;根據具體情況,可酌情使用改底產品,降低底部有害菌的數量。
2、臺風期間:雨量大,大量雨水、泥水進入池塘,水環境變化大,土塘底泥容易被攪起。
防控方案:臺風期間,加大量使用Vc應激靈、解毒產品和離子鈣,并內服酶解免疫多糖和納黃素,每天2餐,晚上注意使用高能粒粒氧。
3、臺風天后:長時間下雨、不見陽光,導致藻類大量老化死亡,水體分層,氨氮亞硝酸鹽偏高,pH值偏低,底部溶氧不足且腐敗發臭;厭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天氣轉晴后,有害菌尤其是弧菌迅速成為優勢菌,大大提高蝦發病的可能。
防控方案:
1)臺風過后,要多關注天氣預報,根據天氣情況,在雨轉晴的前一天,加量使用改底產品改良底質。
2)雨轉晴當天,外潑殺弧菌的產品、枯草芽孢桿菌和EM菌等,迅速降低水中有害菌特別是弧菌的數量,提高總菌量,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穩定水質。
3)根據蝦的體制狀況,若蝦狀況較差,則內服免疫增強類產品,如多維多礦免疫多糖等,若蝦狀況不錯,則內服乳酸菌和酶解免疫多糖,臺風過后,不能迅速提料,控料3天!
最后:溫馨提醒從事水產養殖戶,養殖旺季應該及時關注天氣預報,提前做好相應的養殖防范工作,在臺風、暴雨、雷電期間,應該盡量避免外出作業,注意用電、不要開手機打電話。總之注意人身安全為第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