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時至7月份,華南地區的頭造蝦養殖已結束,從各方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華南地區的頭造蝦養殖非常不理想,一是病害多發,今年的病害不斷而且來勢兇猛,紅體、白斑、白便、偷死、蝦跳等疑難雜癥應有盡有;二是蝦苗生長速度慢的現象非常普遍,各主產區都傳出“今年的蝦苗長不大,養殖60天才長到100多頭”類似的聲音;三是蝦價不理想,今年的蝦價明顯低于去年同期,更遠遠低于養殖戶的預期。
目前第二造蝦已經開始投苗,但在上述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一些養殖戶的投苗積極性差,特別是在蝦苗的選擇方面陷入迷茫。去年的蝦雖然難養,但蝦價理想,正常情況下蝦養殖60天、蝦長至80頭左右,養殖戶基本可以回本。今年一些基層養殖戶也抱有這種想法,但不料蝦苗長不大的現象非常普遍,當時不少養殖戶把問題矛頭直指SIS親蝦,認為今年SIS親蝦的蝦苗生長速度和穩定性明顯不如去年,并把眼光投向正大蝦苗。不過頭造的養殖結果表明,正大蝦苗在抗病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很明顯,而SIS盡管出現了很多“蝦苗長不大”的案例,但在抗病力方面表現得很穩定,也不乏表現好的案例。這讓養殖戶在蝦苗的選擇方面陷入迷茫,到底什么樣的蝦苗更適合當前華南的養殖環境,如何在低蝦價的情況下保持盈利!蝦苗市場混亂,而且表現不穩定,目前市場提供的蝦苗,似乎達不到養殖戶的預期,總之一個字:亂!
第二造蝦還有很多養殖戶在觀望:還養不養?如何養?有業內表示,最近幾年中造的養殖成功率相對低一些,因此要想養中造蝦的,應該轉變養蝦思路。首先是在蝦苗的選擇上,要多看、多聽,目前國內的親蝦品牌很多,除了SIS和正大之外,還有塞班、科納灣等等,如果他們的蝦苗上半年市場反饋不錯,那養殖戶也可以嘗試一下。其次是改進養殖設施,現在養蝦已經不是單純靠運氣了,還要看你的技術和你的養殖設施,這是大勢所趨。第三是降低放苗密度或采取混養模式,一方面是降低養殖風險,另一方面是爭取養大蝦,保證利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