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10日,正邦正式簽訂了收購中國養殖網的合同,455萬元收購了70%的股權,又一家飼料企業加入了“媒體”大軍。其他企業如溫氏、大北農、通威,分別控股或參股媒體是新牧網、農博網、中國漁業報與通威傳媒。其中,大北農更是對農博網注資2億元,助力其智慧大北農戰略。如果說互聯網+是一股明面上難以抵擋的大潮,那么做媒體則是一股暗流涌動,不知不覺中,眾多飼料企業已經織就了一張“企業+媒體”的大網。
溫氏+新牧網(主要做生豬、家禽相關的信息)
溫氏作為農牧企業的龍頭,其業務涵蓋養殖、食品加工、農牧設備、實業投資等幾大產業。2014年,營業收入達到380億元,凈利潤28.8億元。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建成170多家一體化公司。 畜禽養殖場304個,國內全資、控股的飼料廠有80個。
2009年創辦新牧網
2012年8月與南方報業合辦
2013 年 3 月,與廣東南方農村報經營有限公司出資組建廣東新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向廣東新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出資 192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48%,并在期末按權益法進行調整。
2014年溫氏的報告中未提及廣東新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溫氏主要布局為畜禽養殖,新牧網同樣是以提供生豬、家禽信息為主。除了信息之外,新牧網也作為溫氏對外宣傳的窗口。并且,在2013年“H7N9流感”的時候,新牧網作為溫氏旗下的媒體,充當了溫氏發言人的角色,大量、集中發布了溫氏乃至整個家禽產業受創的信息,呼吁為“H7N9流感”正名等等。
大北農+農博網(以提供行業資訊為主)
1999年大北農成立農博網。
2011年度990萬
2012年度2600萬
2014年度增1000萬
2014年12月提出以自有資金1.7億對北京農博數碼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農博數碼注冊資本由3000萬元增至2億,并更名為“北京農信科技有限公司”。‘
農博網定位是農業門戶網站,在2014年之前,主要以為行業內提供信息為主。在2014年提出互聯網轉型,大北農加大對農博網的投資力度,并且對農博的定位重新規劃。根據大北農報告顯示,農信集團下有智農互聯、農信金服量大業務機構,而智農互聯中則包含了豬管網、智農商城、農博網。
并且,自去年年底開始一直在進行改版,2015年上半年大致完成。
正邦+中國養殖網(以提供生豬、家禽相關信息)
1999年中國養殖網成立
2015年7月正邦收購70%股權。
在被正邦收購之前,養殖網作為行業內的媒體主要關注的是養殖市場。據業內人士分析,正邦此次入主養殖網,更大的原因是為了配合其互聯網+的戰略。
通威+中國農業全搜索(行業資訊)+通威傳媒(傳媒平臺打造)2009年通威創辦
2014年成立通威傳媒,號稱服務并致力于行業全媒體平臺的打造、建設、整合與升級。
相比起以上幾家網站更多的媒體屬性,農業全搜索更多作用是對外宣傳。
通威傳媒則要顯得高大上許多,對內為集團各板塊、各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具時效、更為實用、更可操作的內外傳播、市場營銷及品牌咨詢、建設與管理服務;對外則將立足新能源、大農牧、地產等行業,提供整合營銷傳播及品牌建立、規范、管理等專業、系統解決方案。同時還將立足全國,積極探索在平面、網絡、新媒體等領域的整合發展機會。
媒體之于飼料企業,最大的作用就是出宣傳。業內大部分飼料企業都與媒體打過交道,新建飼料廠、企業得獎、研發出新產品等等,都會尋找媒體平臺發布。而在企業出現負面新聞的時候,又可以利用媒體的關系減少曝光量。越是大型的飼料企業,對媒體的需求就越高。溫氏、大北農、通威、正邦這些涉足傳媒的企業,均為行業的龍頭企業,資金雄厚、影響力大、受網友關注度高。飼料企業做傳媒,基于公司發展的需要,主要具備了對外宣傳、樹立形象、打造品牌、連接外界、進行公關等功能,甚至有表示要做品牌營銷方案。
其實不僅是我們畜牧行業,在其他房產、化工、電子、通訊行業也是,企業在發展壯大之后涉足傳媒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比如說萬達集團便投資入股了《華夏時報》、《投資家》、《全球商業經典》等;國家電網 《第一財經日報》、《好公司》;阿里投資了 21世紀傳媒外、虎嗅網、新浪微博、浙報傳媒等。
大企業為何如此熱衷于傳媒,出于盈利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原因是著眼于擴大企業的影響力。潘石屹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一向很配合,在他營銷理念中,宣傳永遠是第一位。宣傳做到位了,好的產品才能夠被大眾所認識,才能夠有目標群體的人前來檢驗和使用。另一方面,坐擁傳媒不僅增加了這些企業的影響力,也大幅減少了個人企業的負面新聞見諸媒體的曝光風險,至少在挨罵挨批的時候,自己手上還有重炮可以轟回去。
文章的最后,用潘石屹的一句話來結束,“不要小看媒體,再小的媒體也有好幾千人看。這比你一個人挨個宣傳省力多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