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過半,從各方反饋來看,今年廣西對蝦養殖形式嚴峻,特別是欽州、防城部分地區排塘率達8-9成,甚至出現人走塘空的慘淡景象;與此同時,今年對蝦價格遠低于去年同期,長期在低位徘徊。種種跡象表明,廣西對蝦養殖業已經到了嚴重危機的關頭。為應對和破解當前困局, 2015年7月28日,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廣西技術推廣站、廣西對蝦產業協會精英、中國水產門戶網等匯聚欽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會議,共商對策。
廣西對蝦協會的韋錫健會長對今年養殖現狀十分擔憂和重視,韋會長表示:養殖不成功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否可以解決這些存在問題?希望各參會代表能獻計獻策,共度難關;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王海吟則表示:廣西漁業在廣西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單對蝦總產值超百億元人民幣,面臨困境,大家坐下來面對現實,把產業做好做強;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漁業處處長羅春業非常支持座談會,他表示:對蝦產業面臨困境,就是獸醫局的困境,我們一定要做好服務工作,這也是我們局領導的職責。欽州市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李遠欽表示:當前形勢下,及時開展座談會非常有意義,當前對蝦養殖業問題越來越多,我們一定要多思考、探索、研究,為下一步發展提供思路。群策群力把產業做大做強。蝦協副會長蘇乃靜也相當擔憂行業發展,他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的養殖成功率更低,據了解外地浙江客戶已經走了十幾個,而防城港地區有走的意圖的浙江養殖戶可能高達30%。
困境一:蝦養不大、排塘率高
北海鐵山港遠景養殖合作社北海養殖代表龐全表示:2015年養蝦的確難度大,第一造蝦合作社的社員甚至養到90天才90頭左右,長不大,從事養殖業20年了,找不到原因。欽州養殖大戶張衛東表示:從1999年開始養蝦,除了2010年和2014年部分失敗外,甚至2014年臺風影響那么大的上都還有錢賺,唯獨2015年排塘率相當高。除了桂海一號有部分塘養殖60多天養到70頭外,其它都是排塘。欽州養蝦泰斗林瑞強表示,其養蝦已有24年,今年養殖面積100畝,5口塘全部爆發蝦病,時間最短的投苗25天出問題,其余30幾天出問題。
困境二:苗越來越難做
欽州犀牛角龍偉蝦苗場謝龍偉表示:作為省級苗種場的代表,苗一定要從自己做起,盡可能不用藥物,哪怕是育苗規范允許范圍的藥物,從親蝦到幼體到育苗,無論未來如何都要嘗試性實踐下去。謝場長表示:今年與桂海1號合作的確打破了廣西對蝦零育苗的缺失,以前無法知道種苗的源頭是否用藥物。現在都能知根知底,減少很多抽檢的擔憂。合浦綠源九九蝦苗場莫紹國場長表示:蝦難養,這是多年養蝦積累下來的一個縮影,也許以后更難養。從2010年開始,做蝦苗就不像以前那么輕松,早期死亡綜合癥,親蝦是主要問題。親蝦變態不好,產卵率低,蝦種基因問題等都可能成為我們養蝦難的障礙。從2013年開始嘗試用抗菌肽、微生態和中藥提取物代替抗生素,今年標粗這塊幾乎達到100%成功率。據跟蹤,這種育苗方式,個別地方放苗率達到100%成功。
困境三:白便、弧菌、肝萎縮、偷死、藍藻等病害嚴重
幫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欽州店店長梅文濤表示:今年蝦苗放下去,大小不均勻,放苗20-40天很多人發現有那么幾條20-30頭的大蝦。肝臟萎縮提前,往年都是發生在40多天,最早是20多天,今年放苗8-9天后就出現這些癥狀。白便也與往年不同,白便會拉的很長。另一個現象就是,死大蝦,不死小蝦。
據了解,廣西有對蝦養殖面積40萬畝, 廣西對蝦產業已形成了苗種、飼料、藥物、養殖、流通、加工、出口一套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是廣西水產領域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產業,也是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面對眼下的困境,廣西水產主管部門、專家等紛紛獻計獻策,共同做好養蝦行業。
獻策一、發展適應本土化種蝦迫在眉睫
廣西蝦協常務副會長龐德斌表示:這條蝦越來越難養,我們不能從某個點找原因,應該從整個產業找原因,目前養殖技術不斷提升,為什么還越來越難養?我們應該從源頭找原因。龐會長提出:一、我們要選育出當地人適應的種蝦,注重抗病力和本土化,支持當地選育產業發展我們自己的種蝦育苗基地;二、在目前80%的虧損狀態下,總結我們的成功經驗;三、加大藥品、非藥品、飼料等這些投入品方面的管理,減少養殖戶花冤枉錢。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熊建華博士對此高度認同,他認為,目前我們這條蝦的種控制在國外人的手中,沒有自主權。“桂海1號”打破了這個壁壘,“桂海1號”注重本土馴化,適應性更強。但目前廣西親蝦仍處于弱勢群體、整體水平差,而且資金、技術有限,希望有關部門能給予更多支持,發展好“桂海1號”本土種蝦。北海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楊伯華也表示今年北海養蝦行業也出現很多養不大的問題,這個和種苗退化有一定關系,希望財政和科研多支持本土育種;合浦縣水產畜牧獸醫局蔣興藝表示:合浦對蝦養殖100天也難達到80尾,合浦標粗育苗場有26家,本地供應只有40億尾,剩下110億尾需要從周邊省市供——大力發展本土化種蝦應該能改善種苗供應現狀。
獻策二、加大池塘硬件改造和養殖技術培訓
欽州蝦業協會副會長彭邵華表示:欽州的養蝦殖面積約11萬畝,今年康熙嶺、大番坡的、犀牛角等鹽度5度還是養不好,除了種苗和氣候問題外,養殖硬件和技術需要加大力度改造,欽州浙江人很多,租塘為主,因為租期大部分是2年左右,舍不得投入成本改造,蝦塘硬件設施差,受自然影響較大。地方政府需要有一定力度共同支持產業硬件改造。 合浦縣水產畜牧獸醫局蔣興藝也表示,合浦10多萬畝的蝦塘老化,底質差,淺水塘等問題也亟待改造。
獻策三、養殖模式提高養殖成功率
廣西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肖珊表示:魚蝦混養模式經過十多年發展,是目前被認為是一種成功的養蝦模式。經過多年實踐論證,采取池塘內環連模式是比較合理的混養模式,該模式和魚蝦混養模式主要區別在于魚蝦分別圈起來混養。從實驗證明,這種模式同樣的條件和同樣的放苗數量可以比普通模式提高60%成功率。該模式優點:一、控水;二、生物防控疾病;三、生物控料;四、減少漁藥成本,幾乎不用藥;五、水體生態凈化循環。北海遠景合作社試驗基地龐全也證實了該模式的優勢:從2013年運用這個模式以來,的確養蝦變的簡單輕松了,今年如此難養的情況,都能養到60-90頭。這個模式還減少了起捕魚蝦損失的好處。
適合廣西魚蝦混養的高價值品種有:羅蝦、金鼓魚、沙鉆魚、金鯧魚等。普通的品種混養:羅非魚、烏塘鱧、埃及塘虱、草魚等。
廣西蝦協蘇乃靜副會長也分享防城和合浦梯級養殖模式在廣西的成功運用:最有實踐性企沙養殖戶吳先生,2015年已經連續5塘蝦養到30-40頭。梯級養殖模式的整個養殖過程中,只排污不排水,只加水,不換水,定期調控水體,養殖周期短,60天基本達到40頭的規格,成功率較高。
獻策四、病害防控:重在思路
廣西大學教授黃鈞獻策:苗種要從源頭做起,親蝦培養從飼料把握很重要,今年養蝦從病害來看養不成功的地方主要是弧菌,水體和蝦體本身的弧菌。弧菌和池塘環境關系比較密切,放養前要嚴格清塘,消毒盡量不要用氯制劑,會導致病原體越來越多,同時呼吁要給池塘休養生態空間,要經過大自然消毒,比如暴曬。在控制藍藻方面,建議魚蝦混養。幫成欽州店的店長林文濤建議,用過硫酸氫鉀消毒比較好,同時也提出一個防控思路:高溫季盡量少用芽孢桿菌,建議多用EM菌和光合細菌。建議創造蓄水塘,比較集中的養殖戶留用一個共用的蓄水池,抽進蝦塘的水先通過蓄水池沉淀消毒后使用可減少病害。同時在進排水水門口處放一個料框,如果吃料十分鐘后在水門口發現有蝦,就要注意蝦是否有問題,可以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蝦協副會長蘇乃靜在會議結束表示:2015年因厄爾尼諾氣候的影響,干旱、高溫、北風、暴雨的確影響養殖業導致養蝦不成功的因素,有些我們可以通過自身條件解決的:從技術培訓和養殖模式上下功夫,2015年協會積極尋找行業中的成功模式,好的技術。實地考察,實地學習。把好的經驗、模式、方法傳達給養殖戶。
中國水產門戶網獨家報道,轉載須注明出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