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沼蝦是一種生長速度快,食譜廣,營養豐富的經濟蝦類,體型大,最大可40厘米,重600克,原產東南亞一帶。池塘養殖蝦體多呈灰黃色,不耐低溫,生長適宜水溫為20-34℃,對水體溶氧量要求較高。
羅氏沼蝦因其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而深受養殖戶歡迎,江蘇高郵市目前擁有羅氏沼蝦養殖面積15萬畝,羅氏沼蝦養殖業已成為高郵市漁業生產中的大產業,高郵市也成為全國羅氏沼蝦成蝦最大的輸出基地之一。但自2012年以來,揚州高郵地區相繼爆發了羅氏沼蝦的“滴星病”,且以浙江淡水種系列最為嚴重,使養殖戶蒙受重大損失,滴星也成為羅氏沼蝦養殖過程中最為棘手的病癥。尤其在2015年的養殖過程中,進入7月下旬,氣溫升高,水溫也相應增高,“滴星”更為嚴重。筆者一直從事養殖第一線的技術服務工作,對該病的危害有深刻體會。
羅氏沼蝦滴星病怎么防治?羅氏沼蝦病害較少,但是因生活在水中,發生蝦病不易察覺,所以首先要做好預防工作,平時注意觀察蝦在水中的活動情況,發現蝦病要及時治療。
一、疾病流行情況
每次拉網過后,沼蝦都會出現零星死亡的現象,一般不會出現大批死亡,死亡的沼蝦一般都個體比較大,處于脫殼期的沼蝦也較多。
二、病蝦癥狀
拉網后沼蝦吃食狀況不好,且每天早上都有一部分沼蝦在塘邊緩游,蝦攝食能力下降,并零星出現死亡,病蝦有的胸肢、腹肢折斷,有的尾扇不全,有的甲殼上有黑斑。解剖可見沼蝦肝臟發白、腫大,腸內無物并帶有發炎癥狀。
三、病因分析
1、拉網時造成的機械損傷,拉網后消毒不徹底,加上沼蝦因為應激反應吃食狀況又不好,抵抗力差,細菌趁虛而入,造成細菌感染,所以發病的沼蝦都是零星出現死亡。
2、高密度養殖及投喂高蛋白飼料,羅氏蝦的飼料蛋白最高可達到45%,導致沼蝦肝臟負荷加大,從而引起沼蝦抵抗力下降,抗應激能力差,所以拉網時會出現較強的應激反應。
3、拉網時遇上沼蝦脫殼高峰期,此時拉網易造成蝦體受傷,脫殼不遂而引起死亡。
四、防治對策
l、在生產過程中,定期在餌料中添加(如肝膽泰樂、生命元、黃金多糖等)保肝、免疫保健產品。
2、高溫期間適當降低飼料蛋白,盡量停喂螺絲肉或冰鮮。
3、拉網前2—3天,全池潑灑應激硬殼靈,促進羅氏沼蝦硬殼,同時提高沼蝦機體免疫能力。
4、避開沼蝦脫殼高峰期,,拉網前如果發現沼蝦有松殼現象,應推遲拉網時間。
5、拉網當天做好增氧工作,提前6小時全池拋灑原子氧等增氧產品,下網前一小時全池潑灑黃金多糖以提高羅氏沼蝦的抗應激能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