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水產養殖的各類品種,生長越來越慢,養殖周期越來越長。加上隨著病害的增多,料比也越來越高。飼料作為水產養殖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占據了養殖成本50-80%,在水產養殖各個品種普遍價格低迷的今天,飼料的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在養殖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做到提高飼料利用率,長得快吃得少呢?
一、選擇優質種苗
種苗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養殖中的各個指標。這點在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一代苗夏天60天可上市,土苗一般都要100天以上且很難長到40條以內。種苗的好壞關系到養殖周期的長短,同樣的條件下,養殖周期拉長必然會造成飼料利用率的不理想。
二、選擇優質飼料
既然要提高飼料利用率,必然就和飼料本身關系很大。選擇優質的飼料,也是養殖成功的保障。如何選擇優質飼料呢?
1.品牌和實力:
和水產養殖業一樣,特種水產飼料行業也進入薄利階段,只有靠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靠穩定的質量塑造品牌。作為養殖戶,不應圖便宜使用劣質飼料,只有選擇好的品牌,養殖才有保障。
2.飼料營養指標:
很多的養殖戶朋友只關注了蛋白這一個指標,其實飼料就像我們的飯菜一樣,不僅僅要講營養的高低水平,更要講吸收和營養的全面性。即使是蛋白,也有真假蛋白、蛋白來源(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進口國產魚粉之分,因此,選擇優質的飼料千萬不可只看一個方面,要綜合分析才得出結論。
3.外觀性狀:
好的飼料,是淡淡的清香味,顆粒大小均勻。很多養殖戶認為顆粒飼料的耐水性是越久越好,其實這是個誤區,耐水性太長的飼料,反而往往是另外添加了粘結劑,而粘結劑用多了對魚蝦反而是不利的。以白蝦飼料為例,耐水性在4-6小時左右是最理想的。
4.效果第一:
不管什么樣的飼料,歸根到底,還是養殖效果說話。不迷信不偏見,效果才是檢驗飼料好壞的標準。當然,效果的好壞不能只看某個特例,要看整個區域的平均水平。
三、飼料投喂注意事項
同種飼料,在很多時候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即使是同個塘口不同人管理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在飼料投喂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科學投喂,投喂適量:
7-8成飽為宜。水產養殖的動物在水體里面,看不見摸不著,很難做到像畜禽養殖那樣時時管理到位。水產飼料的投喂,更需要我們合理科學規劃,否則達不到理想的飼養效果。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過于追求生長速度,過量投喂的現象比比皆是。過量投喂不僅會造成了飼料的浪費,更污染了底質。長期過食更會引起魚蝦的腸炎,一旦腸炎發生,不僅僅是生長速度更慢,而且造成了成活率降低,乃至養殖成本更高效益更低。
比如:鱸魚、生魚等搶食性魚類,很多客戶喂膨化浮料是在魚完全不吃后還再撒2瓢,這樣的投喂方法先不說別的,長得肯定是最慢的!正確的投喂方法應該是投喂到魚不怎么搶食即停喂。
其實,投喂量是有投餌率公式計算的,估算水體的存塘魚蝦重量,乘以投餌率就能得出需要投喂飼料的范圍。當然,因為魚蝦在水體里面,無法那么準確,但如果按投餌率計算出來的投喂量差別過大,我們就需要重視并分析原因了。
2.看天氣和水溫投喂:
(1)水溫:
高溫和低溫都要適度少投。水溫過高同樣會影響魚蝦的攝食,水溫過高也會影響魚蝦的生長速度。這里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溫度越高長得越快,90%以上的水產養殖動物是在5-6月和9-10月生長速度最快。因此,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要注意飼料的合理科學投喂。
低溫季節同樣需注意科學投喂,比如:溫棚季節的白蝦養殖,養殖戶認為氣溫低、蝦長速慢,把飼料時間加長到3小時吃完,往往這樣做的后果是后期的亞硝酸超標,其實多喂的那部分飼料都轉移到底部了,并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有害。
因此在養殖中,夏天高溫季節早晚多投中午少投(相對),冬天早晚少投中午多投(相對)。
(2)天氣變化期間少投: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雨后天晴這個階段的飼料投喂,天晴后攝食量會大量增加,這時候如何不控制投喂,不出一周就會發病!
天氣變化包含:臺風、暴雨、雨后天晴、冷暖空氣、南北風轉換等等。出現天氣變換的時候,魚蝦都會產生一定的應激造成免疫力下降,這個時候如果不嚴格控制飼料投喂,造成魚蝦過食產生更多的應激從而發病。因此,正確的作法是:天氣變化期間少投!
(3)學會看農歷投喂:
中國古文化博大精深,農歷就是其中典型例證。何為農歷?——指導農業生產的歷法,水產也是農業當然也適合農歷!眾所周知的是:農歷初一、十五蝦蟹脫殼,就是農歷的神奇之處(按公歷是沒法有規律的)。
農歷的設置,和農業生產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就是天氣轉變的時間點,比如中秋,不僅是月圓,也不僅僅是全年蝦蟹全體大脫殼最整齊的時間,更是代表“地溫”真正開始持續下降的時間點!
因此,把農歷應用到水產養殖中,不僅僅知道天氣變化的征兆和時間,更可以用來指導飼料投喂和養殖管理。
3. 根據魚蝦生長的不同階段投喂:
魚蝦生長的各個階段,營養需求和投餌率都是不一樣的。養殖前期,苗自身的抵抗力弱,需要注重營養的搭配,打好基礎;養殖中期,是生長最快的階段,這段時間最需注意的是保持8分飽,保證生長速度;養殖后期,進入了水體的老化壓力過重時期,同時生長速度減慢餌料轉化率降低,這時候最關鍵的是保證魚蝦的成活率,投喂不可過量。
因此,正常情況下,建議前期要吃好,中期要吃飽,后期要吃少。
4.根據水質、底質等水體情況投喂:
水質底質好時可以適當多喂,一旦出現水質底質有問題,就必須適當減少投喂量。特別在出現氨氮亞硝酸偏高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飼料的投喂量。因此,建議在養殖全程,最少3天就要檢測一次PH值、亞硝酸和氨氮,以保證養殖的順利。
5.根據魚蝦體質和病害情況投喂:
典型的案例是一旦得了寄生蟲,水產動物攝食量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時時觀察魚蝦的體質、病害情況,一旦出現問題及時處理。病害解決、體質恢復,自然而然飼料的投喂量就恢復到正常。
6.增氧機合理多開:
溶解氧是水產養殖整個過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關系到了水質、底質、體質的所有環節。實踐證明,充足的溶解氧,不僅能提高飼料轉化利用率,更能提高養殖成活率、加快生長速度,從而有效提高養殖成功率和盈利。
三、 管理建議措施
1.加強內服:
長期內服粵海601(或者富蝦康)加多維加活性酵母,調理腸道,增強免疫力。
2.定期使用活菌,抑制有害藻類,保持良好穩定的水質:
富水美(芽孢桿菌)、益水原菌(光合細菌)能有效抑制藍藻等有害藻類和各種有害病菌的繁殖,定期使用能有效保持水質穩定;穩定的水環境,能增強魚蝦體質減少發病,有效提高飼料利用率。
3.定期使用底改,改善底質污染:
定期使用粵海501(過硫酸氫鉀)、底居安(四羥甲基硫酸磷)、粵海綠爽(黑土精)、底改霸王等,改善底質,抑制底部有害細菌繁殖,從而減少病害的發生。
4.定期檢測水質指標:
水質指標是水質、底質是否安全合格的窗口,養殖全程要關注并定期檢測水質指標。
5.時時關注魚蝦體質,維護健康狀態:
魚蝦體質不僅影響飼料利用率,更是養殖成活率和成功率的保障。在日常管理中,時時管理到位,及早發現問題并解決。
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解毒抗應激工作:有機酸解毒靈2畝/瓶或者解毒應激靈1畝/包,2者一起使用更佳。
(1)定期解毒抗應激,增強魚蝦體質。一般7-15天一次。
(2)異常天氣比如臺風、暴雨、冷暖空氣、南北方轉換等,一定要在天氣轉換前后,加強解毒抗應激。
6.疾病防控:
目前,魚蝦的病害種類越來越多,而且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這個是綜合因素影響下造成,其中種苗退化、高密度養殖、水體大環境污染是主因。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做到選用優質種苗、合理密度、建立蓄水過濾池等措施。
近幾年,白蝦的早期偷死癥越來越嚴重,這也是造成了近幾年養殖成功率低、飼料利用率低的罪魁禍首。針對白蝦偷死,建議預防措施如下:
(1)選用優質種苗,特別不能選用帶弧菌的種苗。
(2)放苗前,保持PH值在7.5-8.5之間,特別需防止PH值過高,如偏高使用EM調水王(或乳酸菌王)1-2升/畝+紅糖5-8斤/畝進行調節。
(3)自苗期開始,長期內服粵海601加活性酵母加對蝦多維,增強免疫力,抵抗弧菌感染。
(4)做好對蝦脫殼管理,脫殼期不僅要外用補鈣,更需要內服離子鈣產品,促進對蝦脫殼。對蝦一旦脫殼不遂,就100%出現偷死。
(5)定期使用粵海501(過硫酸氫鉀)、底居安(四羥甲基硫酸磷),這兩種藥品能有效抑制底部弧菌的繁殖,減少偷死出現的概率。
(6)增氧機合理多開,保證溶解氧充足。
做到以上幾點,能大大減少偷死發生的概率。
五、總結
飼料的利用率和養殖過程的每個環節都息息相關,做到選擇優質種苗、選擇優質飼料、科學投餌、水質穩定、底質污染少、體質強壯、內服加強營養等措施,您自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作者| 福建粵海 羅后兵
編輯| 集團營銷中心 謝鎮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