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7月份水產市場成交量3.38萬噸,同比增長5.26%,整體交易穩步增長,其中淡水魚、特水交易漲幅較大。
(1)淡水魚類價格各有漲跌,其中鯽魚(7.5元/500g)、白鰱(3元/500g)較同期價格略有上漲,汪丫魚(10元/500g)價格明顯下降;(2)蝦類進入交易旺季,成交量明顯增長,蝦類產量的提升,帶動蝦類價格的下跌;如白對蝦(18元/500g),同比跌幅5%;(3)特種水產正值交易旺季,“量大、價跌”特點明顯;如龍蝦(9.5元/500g)、泥鰍(15元/500g)。
7月份水產呈現以下特點:
一、淡水魚類銷售旺盛。據統計,淡水魚類日均成交量近350噸,同比增長二成左右。主要原因:淡水魚類輻射能力增強,據統計,近兩年來,淡水魚類輻射能力明顯增強,許多周邊縣市二級市場來場調貨(如蚌埠、淮南、阜陽、六安、安慶、銅陵、巢湖等地,甚至輻射到河南等地),帶來淡水魚類交易量的增加。
二、蝦類銷售成亮點,量大價跌。進入7月份中旬,來自江蘇的各種養殖蝦類(羅氏蝦、白對蝦),銷售量大增,目前每天成交量均達60噸左右,正式步入蝦類交易旺季,成為水產市場銷售最大的亮點。
三、精品魚類銷售平穩。以鱸魚、鮭魚為代表的各種精品魚類,銷售平穩,價格波動不大。
四、特種水產量大價跌。特別是進入7月中下旬以來,各種特種水產(泥鰍、黃鱔、龍蝦)交易活躍,主要原因:今年雨水相對較多,野生的特種水產量同比上市量增加,再加上場內特水經營戶的增加,推動特水交易量的增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