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厄爾尼諾來襲,2015年水產養殖會發生什么?

厄爾尼諾現象海溫示意圖
2015年,已經過了一半,上半年的養殖形勢已成定局,難以扭轉。對于水產養殖的不順,有的人將之歸之于苗、料、水質或是養殖管理不當。但除此之外,有一個不可抗力的因素,那就是氣候。
在中國搞養殖,尤其是南方,天氣的好壞往往是影響成功的最大因素。例如養蝦,任憑你有多大能耐,碰上臺風,你也只有打落牙齒活血吞的份兒。
說到天氣,很多人會關注到氣溫、降水,在華南的夏季,臺風可說是最受關注的天氣了。但是,很少人會想到一個詞:厄爾尼諾。
在粵西海南,雖然地處中國南方,但是由于陸地面積小,加上少有高山阻隔,難以留住暖濕氣流,大氣降水并不多,在夏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臺風雨。臺風少的年份,雷州半島一般都會出現季節性干旱。但由于厄爾尼諾天氣的發生,在環北太平洋地區(粵西、海南身處其中),氣壓帶發生變化,相對往年,赤道太平洋往西運動暖濕氣流減少,臺風形成個數也相應減少。這直接導致了粵西、海南地區的干旱。在今年5~6月,海南西南部、粵西的湛江地區,已經發生了頗為嚴重的干旱。雖然在6月下旬的一場臺風雨有所緩解,但之后的持續高溫,依然讓海南部分區域陷入干旱的泥淖。
水產養殖,依水而生,一旦缺水,病害隨之高發,養殖進一步困難。那么,在2015年,厄爾尼諾會對中國水產養殖帶來哪些影響呢?
厄爾尼諾與全球性天氣異常
秘魯魚粉產量下降
從飼料原料上講,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首當其沖的是魚粉。眾所周知,秘魯是中國魚粉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已經開始出現厄爾尼諾的征兆,當年的暖冬是其中的特征之一。時年10月,魚粉價格一路“高歌”,價格突破16,000萬元/噸。直到2015年秘魯A季開捕拉開序幕,魚粉價格才開始逐漸恢復到正常價位,但依然在13,000~15,000元/噸的高價位運行。
直至目前為止,秘魯A季的捕撈基本已經進入尾聲,目前的魚粉庫存雖然呈現整體不錯的局面,但不可否認,隨著海水溫度的升高,秘魯在6月的捕撈量并不理想,遠少于往年,鳀魚的幼魚比例也比較高。但因為秘魯A季的捕撈按配額完成,魚粉庫存充足,再加上中國國內養殖的不順利,魚粉消耗少,目前供需關系雖不緊張,但后期魚粉已有堅挺態勢。
伴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持續影響,秘魯洋面水溫在一段時間內,將會保持比往年稍高的局面,冷水性魚類洄游區域也會發生改變,漁獲量減少,在原有的捕撈區域,鳀魚的垂直分布高度也會下沉不少,增加捕撈難度。可以想象,除非是國內的水產養殖極端不景氣,否則,在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在2016年A季捕撈尚未來臨之前,秘魯魚粉還是會存在供應缺口。
南澇北旱,粵西降水減少,對蝦、羅非魚病害多發
在對蝦養殖上,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往南移動,隨之讓季雨帶南移。在長江以南地區,降水量將會比往年豐盛。雨水天氣增多,對蝦應激因素也會增加,病害高發,北方地區也因此進入干旱年,降水量的驟變必然會影響到水產養殖的順利進行。在廣東地區,粵東、粵北的降水相對往年會增加,池塘水質不穩定,底部環境容易惡化,病害多發。
對對蝦而言,最明顯的體現是減產。在北方,有報告顯示,每當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對蝦的產量就明顯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為30%。發生強厄爾尼諾現象時,產量的下降就更為顯著,平均下降幅度達70%之多。在最強的厄爾尼諾年1982年,對蝦產量只有高產年份(1956年和1979年)的1/7。
而在南方,降水相對于正常年份顯著增加,洪澇多發。這些在今年上半年已經顯現。在今年5~6月,珠三角區域的降水大幅增加,蝦塘魚塘被淹的情況很常見,對蝦排塘率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到早造蝦的成功率。在湖南、廣西、貴州,水患的消息也是時時聽聞。
在粵西、海南,季風氣候顯著。受到陸地面積狹小以及地勢較低的自然因素限制,河流少,夏季的地形對流降雨較少,很多時候都依賴于臺風所攜帶的雨水補給,這種效用在2015年有所改變。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增強,西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形成個數少于往年,登陸粵西的更是稀少。直接導致粵西、海南地區上半年的降水減少。在湛江、陽江等地,很多淡水蝦塘空置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足夠的雨水,導致早造蝦推遲放苗,隨之而來的高溫天氣,也影響到養殖的順利進行。延遲放苗的塘口,對蝦不但在長速上會變緩,成功率也會降低。海南的影響更明顯,早造的成功率不足4成。
羅非魚,主要養殖區域在于兩廣和海南,這也是厄爾尼諾氣候影響甚深的區域。
從魚苗上講,厄爾尼諾天氣發生當年,會有一個暖冬,直接影響到魚苗的產量。2014年至2015年度的暖冬,羅非魚的春苗生產非常順利,這對苗場而言,無異于是好事。但市場才是王者,消費始終是一個產業的核心。雖然受益于2014年底的好魚價推動,羅非魚春苗的需求不錯,但魚苗產量的高升,也讓羅非魚苗出現滯銷狀態。
在成魚養殖上,上半年海南、湛江等地受到干旱的影響,死魚現象時有發生。當然,這除了氣候異變因素之外,市場行情的變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水產行業待過一段時間的朋友都了解,海南的淡水魚可以說只有一條羅非魚,養殖水大部分來源于水庫蓄水。在上半年,羅非魚行情直線下降,不少養殖戶惜售囤魚,廣東其他地區也出現類似情況。這本是正常,但由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這半年以來,在持續幾個月的炎熱高溫天氣影響下,湛江雷州以及海南不少地區陷入干旱重災區,水庫干涸,河流斷流。直接導致魚塘水位下降,水質理化指標超標,在第8號臺風“鯨魚”登陸之前,絕大部分的魚塘,每天都能撈到死魚。在海外訂單減少的情況下,沒排上隊賣魚的養殖戶,只有聽天由命。
從時間長度上講,在厄爾尼諾現象過后,它的影響力依然會持續半年之久。據國家氣象中心氣候檢測室相關人員介紹,這次厄爾尼諾事件已經進入了14個月,目前還在繼續進一步持續發展的狀態,有可能要通過秋季進入冬季,從時間長度上也有可能成為歷史上超過16個月的。也就是說,這次的厄爾尼諾對水產養殖的影響會貫穿整個2015年。
注意防范高溫、洪澇天氣,關注行情
那么在這個時候,下半年的養殖會出現什么問題呢?這或許才是大家關注的問題。
在未來的7~12月,北方地區干旱少雨不可避免,河流水位下降也會成為常態,家魚的養殖需要注意換水來源以及池塘水質理化指標的變化。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湛江、海南不包括在內),洪澇災害增多,河流、水庫網箱養殖以及一般養殖池塘,都需要關注降水以及汛期的變化,提前做好預防,避免造成不必要損失。
至于華南地區,下半年厄爾尼諾持續影響,未來高溫天氣居多,一旦降雨,強度較大,暴雨天氣多發,魚塘、蝦塘注意養殖水質的變化以及做好水災防護措施。
粵西地區,臺風雨減少,在7~10月,高溫將是水產養殖的最大考驗。羅非魚、對蝦養殖的水源問題是一大難題。魚蝦的投料會受到影響,生長速度減緩,也會影響養殖成功率,屆時,羅非魚鏈球菌病、對蝦偷死不可避免。建議在養殖密度上錯開投苗高峰,分批投苗,批次出魚。在海水網箱養殖區域,需要注意的是海水鹽度的增加給魚長速帶來的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無論哪個區域,都需要關注品種的市場行情,否則,即便躲過了厄爾尼諾,養得再好,沒有抓緊時機出魚,也是枉然。
當然,這不代表著災害性氣候的結束。在厄爾尼諾事件停止之后,隨之而來的很有可能是拉尼娜現象。如果出現拉尼娜現象,西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會比往年升高,造訪我國華南地區的熱帶風暴也會比往年增加,對海南沿海養殖的摧殘性更大,應該引起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