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斑川鰈
星斑川鰈魚苗
繼大菱鲆、牙鲆之后,又一鲆鰈魚類將“游”上人們的餐桌。近日,由黃海水產研究所與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完成的“星斑川鰈繁育群體收集培育和家系建立”項目通過專家現場驗收,為新品種的選育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一直以來,鲆鰈魚類受育種技術和市場的影響,時常處于低迷狀態,市場銷售的品種相對單一,種質資源也日漸稀缺。作為我國鲆鰈魚類重要的增養殖對象,星斑川鰈的養殖產量緊隨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鰨排在鲆鰈魚類產量的第四位。借助其病害少、適應力強等優勢,科研人員計劃開發星斑川鰈新品種,在豐富鲆鰈魚類養殖品種的同時,增加星斑川鰈的出口量,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自然資源稀缺導致品種單一
“鲆鰈魚類的新品種產出相對較少,目前雖已培育出‘鲆優1號’、‘丹法鲆’‘多寶1號’和‘北鲆1號’等幾個新品種,但能在鰈鰈魚類產業中起到支柱作用的新品種還很少。受野生資源及育種技術條件的限制,我國鲆鰈魚類的育種技術和養殖新品種的開發還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田永勝告訴記者,“作為我國本土鲆鰈養殖品種,牙鲆的捕撈資源相對豐富,而星斑川鰈的自然資源量很少,主要在黃海、渤海等地,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自然資源量正呈現越來越少的趨勢。”
“大菱鲆的年養殖量大約有5.7萬噸,牙鲆的年養殖量大約有2.6萬噸,半滑舌鰨的年養殖量不足1萬噸,星斑川鰈的年養殖量僅有500——600噸。可以看出,與其他種類相比,星斑川鰈的年產量很少。”田永勝表示,“星斑川鰈的經濟價值很高,是繼牙鲆、大菱鲆以后被認為最有希望的養殖魚類之一,其肉味鮮美、口感好,比牙鲆含有更多的膠原蛋白,加之其耐運輸、耐冷凍,冷藏后肉質基本不變,是一支‘潛力股’。為此,我們計劃培育星斑川鰈新品種,為鲆鰈魚類的產業化提供新的支點。”
養殖成本低并且適應能力強
眾所周知,新品種的培育是一件相當艱苦和漫長的工作。“選擇育種中家系建立、培育和篩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另外還需要豐富的育種技術知識和經驗,需要結合星斑川鰈的生物學和生產性狀,以及市場需求來制定完善的育種計劃。一般選育出一個性狀相對穩定的養殖品種就需要4年以上時間,每一代品種都需要進行連續兩年的對比養殖和市場推廣。也就是說,新品種的選育如果理想的話需要5——6年。”田永勝告訴記者,“通過星斑川鰈繁育群體收集培育和家系建立,該項目的繁育群體達到400尾以上,經過人工培育達到性成熟,建立
家系32個,共計培育家系魚苗3萬尾以上,經過標準化后,目前保持培育家系苗種15092尾。”
“與牙鲆和大菱鲆相比,星斑川鰈的病害較少、耐高溫,相對養殖戶來說比較好養,推廣起來的難度也比較小。”田永勝表示,“星斑川鰈適合工廠化、池塘、網箱等多種養殖模式,性情溫馴、適宜于進行集約化養殖,并且水量、用電、餌料和人工等養殖成本較低,更可貴的是其適應溫度和鹽度范圍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養殖星斑川鰈,有助于推動海水養殖業的發展、促進養殖品種結構調整。”
經濟價值高可在國內外銷售
“目前,牙鲆的出廠價大約為20元/斤,大菱鲆的出廠價為25元/斤,星斑川鰈的出廠價為20——30元/斤。初步估算,每年的苗種產量為500——600萬尾,養殖兩年后每條魚可達到1公斤左右,大約可產生超過2億元的養殖效益。”據田永勝介紹,星斑川鰈在韓國、日本經過近年來研究和開發,證明其是一種潛力巨大的養殖魚類。
“目前,國內魚類養殖產品由于達不到檢疫標準較難成為出口創匯產品,導致國內產能過剩。”田永勝表示,“星斑川鰈具有抗病力強等優勢,養殖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輔助藥品,養殖成品大部分都出口到韓國,未來可以將其打造成綠色水產品銷往國外,增加漁業的出口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