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洪湖生產出安全的水產品
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上向社會公開2014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相關信息。其中,湖北省水產品抽檢的42批次產品,重金屬、獸藥殘留等7個指標均全部合格。
實際上,近年來湖北省水產品總體合格率一直領跑全國,2014年抽檢合格率達99.2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產地、苗種抽檢合格率均為100%,是農業部通報中內陸唯一全部合格省份。
做為淡水產品第一省,保量又保質的秘決在哪里?
優勢:好水才能養好魚
一方好水養一方好魚。
湖北境內江河縱橫,湖庫密布,宜養水面1300多萬畝,居全國第一。洪湖、梁子湖等天然湖泊,水質極為優良,水草茂盛,底棲動植物豐富,加之健康科學養殖,保證了蝦蟹魚等水產品上乘的質量、優良的品質,可謂質優味美。
多年來,湖北省依托豐富的水資源,“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水”,堅持以無公害養殖為前提,推廣先進養殖模式、健康養殖模式、仿生態養殖模式、優化混養模式等。其中,稻田綜合種養新模式不斷涌現。除“稻蝦共作”,還有“稻鱉蝦魚共作”、“稻鰍共作”、“香稻嘉魚”多種生態高效新模式,不施農藥,不打化肥,產出有機稻,收獲綠色水產品。
今年,洪湖市還新創建了出口大閘蟹省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至此,我省累計創建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408家,省級示范場233家,標準化養殖面積超過530萬畝。
監控:從塘間到餐桌
在長陽縣水產品市場,每一條經過檢測的魚身上都附有一張二維碼的身份標簽。消費者拿出手機,掃一掃,便可知道這條魚的產地和生長周期以及期間投喂了哪些飼料。長陽縣水產局局長習勇說,“每個漁民都在我們那里建了一個電子檔案,二維碼包含的信息很多,養殖基地水質情況,生產投入品安全情況,通過什么方式運輸,運輸到什么位置。到終端時,人人都可以通過掃描得知這些信息。”
目前,身份標簽正在洪湖、沙洋等10個縣市推行使用,實現從產地到市場的全程可追溯,倒逼養殖戶們自覺規范使用飼料。
在倒逼機制的推動下,沙洋縣曾集鎮漁民錢光紅將210畝魚池進行標準化改造,利用自建沼氣站里的沼液肥水養魚,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錢光紅說:“以前養豬直接用豬糞喂魚,水質惡化,養的魚容易得魚病,再一個魚的味道不鮮賣不出去。通過現在用沼液肥水養魚,養出來的魚實現了高效、循環、立體生態,養出來的魚價格高售得好。”
據了解,我省率先對水產品質量實行全程追溯。截至目前,已統一建立了40多個可追溯平臺示范點,將養殖環境、苗種、投入品、捕撈、銷售等生產要素及流轉信息全部串聯銜接起來,以二維碼為載體,真正實現了從產品養殖至餐桌消費的全程有效監控。
整治:對質量安全事件“零容忍”
湖北省水產局局長李勝強指出,水產品質量是個易碎品,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新年伊始,湖北省水產局印發的第一個文件就是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而其中第一項工作就是部署在全省開展水產苗種、禁用藥物、重點品種和重要時段等四大專項整治行動。
“對水產品質量安全有突出問題的部門和企業,一律通報約談、一律就地摘牌、一律停止資金安排、一律取消評先資格。”李勝強說。
整治并非紙上談兵,而是真正落到實處。
據介紹,從苗種、禁用藥物、重點品種和重要時段這四大專項的整治,一直在行動。
一手抓整治,一手抓檢查。今年上半年,部省級抽檢就達7次,抽檢水產樣品452批次。重拳之下,收獲是明顯的,上半年各項檢查中,我省水產品綜合合格率99.56%。其中,苗種和產地抽檢合格率達100%。
“要從源頭到過程,再抓重點,層層把關,一定要對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實行 ‘零容忍’。”李勝強說。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