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午后,陽光灑在陽東區大溝鎮三丫村的蝦塘里,柔和的暖風吹過,水面泛起粼粼波光,打氧機濺起半米多高的水花。蝦塘邊,養殖戶馮志光來回巡看,他說,還有十多天就要收獲對蝦了,得時刻留意蝦塘的水質。
馮志光在三丫村較早從事對蝦養殖,全村400戶人,近一半和馮志光一樣都是養蝦的好手,三丫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南美白對蝦養殖村,產品暢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養殖戶在三丫對蝦養殖協會的幫助下,創新養殖模式,提高養殖技術,全村養蝦年產值由原來的1200萬元提高到2800萬元,會員人均純收入保持每年1500元左右的增長速度。
魚蝦混養發展生態養殖
“這蝦塘看上去與原來的沒有多大區別,但實際上不僅僅是蝦塘,準確地來說是魚蝦塘!闭勂痧B蝦心得,馮志光有聊不完的話題,而最讓他得意的是日漸成熟的魚蝦混養生態養殖方式。
馮志光2006年開始養蝦,經過多年發展,養殖規模由以前的30畝擴大到現在的80畝,全部是南美白對蝦,其生產周期大約90天,他每年養2批,每批畝產約1500-2000斤,一般情況下,每年都能賺30多萬元。
然而,近年來,隨著海洋水環境的惡化,蝦苗成活率降低,養蝦風險越來越高。2010年對于馮志光來說是心痛的一年,因為海水質量問題,蝦苗長得慢,到了收獲時,他的蝦100尾都不夠一斤,而正常情況一般30尾蝦就有一斤。那一年,馮志光虧了50多萬元,相當于近兩年的收入。
為解決養殖困境,三丫村對蝦養殖協會到處考察學習,尋求更先進的養殖方式。2012年,在一次與珠海交流的過程中,協會得知魚蝦混養可以提高蝦的成活率,降低養蝦風險,便在三丫村推廣開來,目前村里八成左右的養殖戶在嘗試魚蝦混養生態養殖模式。“魚蝦混養不僅保證了蝦的產量,還充分利用蝦塘空間,增加了養魚的收入。”馮志光算了一筆賬,每畝蝦塘除約2000斤蝦外,還有約1500斤金鯧魚,按照當前金鯧魚市場價每斤16元,一批每畝可增加2.4萬元,除去成本,80畝一年可增加約20萬元純收入。
大塘改小提高養蝦產量
2008年,三丫村全村養殖面積達到5000多畝,但仍然采用最傳統的養殖模式,產量低,管理難。同時,養殖戶都是單打獨斗,相互之間缺乏交流,養殖技術有高有低,銷售價格不統一,不利于對蝦養殖業的發展和壯大。
當時,恰逢陽東大力發展社會組織,在當地政府和陽東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養殖經驗豐富的養殖戶馮六強發動村里一批養殖技術高、群眾威信較高的對蝦養殖戶成立對蝦養殖協會,并擔任會長,逐漸帶動村里170余戶養殖戶加入協會。協會成員互通有無,共同學習研究新技術,三丫村對蝦養殖實現從“單打獨斗”向“抱團經營”模式轉變。
馮六強介紹,協會成立后第一項工作就是將原來的七八畝、十余畝面積大小的大蝦塘進行改小,變成如今的一兩畝的小蝦塘。“蝦塘面積過大,排污就會受限,很難完全排干凈,從而影響蝦的產量。”馮六強說,經過改良后的蝦塘,對蝦養殖產量提高了一倍,由原來的年畝產2000斤提高到4000斤。
“蝦塘改小,不僅能提高產量,管理起來也沒那么費勁。”養殖戶馮志光說,原來蝦塘過大,人都要到蝦塘里進行人工排污,半個人都沒在水里,冬天更加辛苦。如今小塘配套完善的排污設施,幾乎不再需要人工排污了。
統一團購蝦料降低成本
大規模養蝦,成本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想要增加收入不僅要提高產量,還要降低成本。三丫對蝦養殖協會成立后,不僅在技術上給予養殖戶幫助,還通過統一采購飼料、藥品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養殖戶的投入成本,從而增加收入。
養殖戶鐘放告訴記者,他這兩年共養了30畝對蝦,按照在外面購買蝦料的價格,一日三頓飼料成本要3600多元,但通過協會團購蝦料后,每天成本減低到3000元,一年兩批能節成本10余萬元。“這還只是蝦料節約的能本,算上蝦藥節約的成本就更多了!辩姺耪f!凹尤雲f會后,每年蝦料成本至少減少七八萬!别B殖戶許秋文說,協會團購蝦料每包比外面購買的便宜20元左右,大大減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而且養出來的蝦質量穩定,深受買家歡迎。
“協會的成立就是要把幾個人富變成大家富。”馮六強說。在三丫對蝦養殖協會的活動基地,一樓堆滿蝦料、蝦藥等生產物資,二樓則是會議室樣式的小教室。馮六強說,每天傍晚,會員們會自覺的來到這里,交流養蝦心得,學習養蝦經驗技術。
如今,三丫村對蝦養殖面積7000多畝,年產值也由原來的1200萬元提升到2800萬元,純利潤也實現翻倍增長,達到1000多萬元,同時帶動周邊養殖戶共500多戶。對蝦養殖真正成為了村民的致富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