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個引領消費需求的新品種就是行業發展的一片藍海,關乎農民增收、結構調整、甚至是物種保護、生態平衡。“世博魚”——沙塘鱧就是在這種特定的環境背景下在無為縣被成功培育,開辟了無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2010年,沙塘鱧被作為“世博菜”風靡一時,價格一度達到巔峰,成為招待賓客的首選,消費需求大大激發。此時,上海、浙江的無為縣水產經紀人敏銳覺察到潛在的商機,第一時間返鄉帶回了訊息和想法,并得到了無為水產部門大力支持和鼓勵。從2011年開始,無為縣水產局精心組織,安排有興趣、有基礎的水產企業和養殖大戶開始沙塘鱧人工繁育,經過幾年不間斷的研究試驗,陸續攻克了親本培育關、孵化水霉關、開口餌料關等關鍵共性技術,完成了沙塘鱧從人工仿生態繁育、大規格苗種培育、池塘主養、蟹池套養等整個產業鏈條。至2014年,沙塘鱧年繁育能力達40萬尾,蟹鱧混養面積達到1000余畝,畝增效600-1000元。據中科院水生研究所專家教授認定,沙塘鱧的成功繁育并規模化推廣在全國尚屬首例。
幾年來,縣水產局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精心培育,把沙塘鱧產業從無到有,做真做實,得到了廣大農戶的充分認可。今后,該縣將進一步把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際生產力,加大沙塘鱧推廣力度,為促進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增光添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