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幾年對蝦養殖成功率低,病害肆虐,單一養殖南美白對蝦似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盡管如此,選擇合適的混養模式仍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規避養殖風險,這也是目前各大飼料企業大力推廣混養模式的原因,總體而言混養模式無論從風險還是效益方面都比較適合目前推廣,混養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2015年混養比例至少增長15%,養殖密度和養殖模式種類也在創新,高位池魚蝦混養養大蝦和低密度魚蝦混養等模式取得了較大技術突破。
粵西區域混養市場主要還是大水面低位混養為主,混養模式以羅非白蝦混養,臘魚(黃鰭鯛)白蝦混養和金鯧白蝦混養為主,此外,藍子魚、沙鼓頭等白蝦混養也取得了較大進展。不同養殖模式下的養殖情況有所區別(見表1)。
表1 粵西區域混養模式概況總結
目前混養市場呈多元化發展,混養品種也多樣化,單口池塘往往放養2種以上魚類,放魚品種和數量決定最終養殖效益。今年羅非魚價低迷,以羅非為主的混養模式占比下降,今年混養市場容量增加的有效因素有以下幾個:
(1)由于單品種對蝦養殖成功率低,原有市場的潛力的挖掘,更多養殖戶選擇混養規避養殖風險。
(2)原有成功模式的拓展,整體來看,對蝦立體混養即多品種混養是整個混養市場最為成功并逐步擴大的模式。其有著很多優勢,比如效益,技術成熟度等,原有的未被開發或開發值較低的大水面低位池塘將因該種養殖模式而走上一個臺階。
受2014年超強臺風影響,大面積低水位混養模式遭受重創,但對蝦臘魚混養等模式以其穩定的效益依然潛力巨大。今年混養養殖戶投苗熱情較高,據了解,東海,南三等混養重點區域在5月底投苗率超7成。全年來看,養殖情況平穩,主要影響養殖的問題有三個:
(1)苗種問題:
由于天氣及去年臺風原因,魚苗未能在放苗時期達到往常放苗規格,導致放苗時間略有推遲,價格也較以往下滑明顯(0.2元/尾跌至0.08~0.09元/尾)。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大量海捕苗未經往年一貫的暫養而直接到了養殖客戶手中,導致整體成活率降低不少;蝦苗方面一般大面積混養塘以放二代苗和土苗為主,不追求長速,以低成本為主,表2為魚蝦苗價格:
表2 大面積混養塘投放魚蝦苗價格統計
(2)缺氧與病害問題:
高溫缺氧導致死魚頻發一直是困擾臘魚混養的主要問題,高溫期間有條件應多開增氧機;寄生蟲問題每年都是臘魚混養過程中的一大問題。據統計,每畝因寄生蟲高發期而死亡的臘魚都會不少于200條。養殖戶處理寄生蟲仍然運用多年來的殺蟲絕招——晶體敵百蟲。但是絕招只能是一次制勝,長期使用會影響其原有的效果,導致現在增加劑量也無法很好地治療甚至控制寄生蟲病情。一旦發生,原有治療方式很難奏效。
分析寄生蟲愈來愈猖獗的原因可能有二:首先是池塘多年疏于對底質的改善,易滋生多種微生物,與養殖動物爭奪溶氧等,增加池塘中生態系統的復雜性和魚體本身的免疫能力。再者是養殖分布密集,周圍水體富營養化明顯,容易滋生微生物和寄生蟲等。業內大多認為主要是車輪蟲、指環蟲或小瓜蟲等寄生蟲種類。個人建議養殖戶換用其他廣譜性的殺蟲劑,如銅鐵合劑、甲醛等。至于給藥方面,個人希望他們能拋棄原有的全池潑灑方式進行局部給藥方式。一是定點投料訓化,稍后伴隨投料局部投料區域給藥,以部分解決給藥濃度與藥品投入之間的矛盾;二是藥物拌料投喂,兩種方法都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減少藥物浪費,值得推廣。
(3)臺風影響:
2014年大面積混養塘遭受了近年來最嚴重的2次臺風,海水倒灌導致多數混養塘被淹,危害巨大,臺風對距離海灘較近的低位池塘的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都是最大的。
混養模式近年已取得較大突破,目前混養已由大面積粗養發展到小面積土塘混養,高位池混養等,魚蝦混養生態養殖模式亦廣泛被推薦。同樣該模式下由于長期養殖,池塘老化問題嚴重,養殖間歇期短,底質無法徹底處理,值得我們廣大養殖戶提高警惕,早點預防。
對蝦羅非混養由于浙江人帶動,目前該模式發展比較成熟,但盈利能力較差,特別是在今年羅非魚價低迷的情況下,養殖戶虧損嚴重,并且高溫季節中羅非魚的鏈球菌疾病問題突出,導致混養受挫嚴重。
盡管混養模式受諸多因素影響,養殖產量和效益亦有較大局限性,但在目前對蝦單養成功率極低和對蝦種苗質量嚴重下降的情況下,混養模式以其生態,成功率高,盈利穩定等特點具備極大的推廣價值,混養市場與技術也需要更多的行業專家投入研究,為生態養殖開發提供廣闊發展通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