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育苗成本逐年攀升,特別是以豐年蟲為動物性開口餌料的傳統育苗方法,由于豐年蟲價格的上漲,使得一些育苗場不得不尋找替代物,而橈足類也開始進入從業者的視線。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橈足類作為開口餌料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了,但是相對于輪蟲或鹵蟲的培育,橈足類對于高密度的環境更敏感,因而也不利于大量的培育,這就導致了橈足類不能大規模生產利用。這成為橈足開發利用的瓶頸。
現在的橈足類多是在室外環境下培育,這使得橈足類存在攜帶病源的風險。近些年來,橈足類開始進入一些科研單位的視線,并且取得了一些進展,無論是在大規格生產或生物安全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 挪威第一個橈足類橈足類培育基地
挪威的C-Feeds公司在2015年3月創建了世界第一個橈足類工廠化培育基地,并計劃在當年秋再建一個新基地,其產能將十部于舊基地。
為什么挪威人熱衷于橈足類的生產研究呢?挪威人一直對金槍魚市場有極高的興趣,但是金槍魚的育苗一直是個難題,而橈足類正可以解決金槍魚開口餌料的問題。
挪威人也一直飽受魚虱的折磨。魚虱是一種寄生在三文魚身上的寄生蟲,而貝氏隆頭魚可以吃掉三文魚身上的魚虱。橈足類正可以突破貝氏隆頭魚的育苗問題,這將會是一個很大市場。
C-Feeds公司預計新工廠建成后第一年的營業額將達1千萬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780萬元。
二 泰國專家:橈足類或可解決EMS問題
泰國對蝦專家Daniel Gruenberg,2014年在馬來西亞做一個實驗。他挑選了一個最差的池塘去養殖南美白對蝦。沒有蓄水池,檢查出EMS和WSSV,已經連續養殖失敗6次。他首先在池塘培育大量的硅藻和橈足類再放苗。實驗結果72天長到60頭左右,飼料系數1.5,并且在池塘仍能檢出EMS。
Daniel Gruenberg說,實驗結果并不能說明橈足類能解決EMS問題,但提高餌料營養將可能是一個突破點。
三 泰國:橈足類作為對蝦育苗的餌料
泰國專家Daniel Gruenberg稱,橈足類的活動方式和豐年蟲的十分相似,他在2013年用橈足類替代豐年蟲育苗,相對于傳統的育苗方法,在30天的育苗時間里,蝦苗的生長率能提高30%-100%。
四 美國:大規模橈足類培育系統
2013年,美國密西西比的GCRL實驗室新建了一個大規模、生物安全的室內培育橈足類的車間。該培育系統分為四個部分:(1)1000L的培育池,(2)2200L的產卵池,(3)150L的卵收集池,(4)2600La的蓄水池。整個車間每天能生產600萬-1600萬橈足類孵化卵和400萬-600萬橈足類無節幼體。橈足類主要用于紅鯛魚的育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