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殖出大鯢(娃娃魚)已不奇怪,但是人工繁殖孵化出大鯢雙胞胎就極為罕見。我省休寧縣農民吳其能今年已人工繁殖孵化出12對雙胞胎大鯢,目前胚胎狀況良好,一個星期后就可破卵出窩。世界著名兩棲爬行動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教授昨日告訴記者,成功孵化出大鯢雙胞胎的事例他還是首次聽說。
9月1日,黃山市休寧縣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大鯢人工繁殖再次取得了成功,6尾人工繁殖孵化的大鯢幼苗相繼破卵而出。值得稱道的是,今年該所還人工繁殖孵化出12對雙胞胎大鯢。2002年,休寧縣溪口鎮農民吳其能獨資創辦黃山市休寧縣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利用適宜大鯢生長的優越生態環境條件,專門從事大鯢人工養殖和繁殖研究工作。經過4年的艱苦努力和苦心鉆研,2005年首批人工繁殖孵化大鯢幼苗成活30尾。今年,在分析總結前兩年大鯢人工繁殖經驗的基礎上,他進一步優化方案,人工繁殖孵化出12對大鯢雙胞胎。
大鯢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它是比人類還要古老得多的地球居民,早在3.5億年前,大鯢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因其叫聲如嬰兒啼哭,故有娃娃魚之稱。
昨日,記者連線了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趙爾宓院士。趙院士聽到這個消息后十分關注:“我跟一些養殖所都有聯系,人工繁殖出大鯢已有很多例子,但是人工繁殖孵化出大鯢雙胞胎,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如果真是這樣,肯定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趙院士讓記者將大鯢雙胞胎胚胎的照片傳到他的郵箱,他想親眼看后再作定論。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