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四川的朋友問;現在水產養殖有沒有可能在以菌抑菌,完全不用消毒藥?
這個問題提的的確好,而且這幾年許多人也經常提出生態養殖,說是完全不用藥的健康養殖方法。這到底可行不可行?理論上是可行的!不提國外的事,就提咱們接觸密切的國內的微生態發展。在養殖行業中,記得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已經提出微生態。當年華農的微生態制劑主要用在母豬陰道炎的處理,母豬由于生豬子太多了,同時經常反復用抗生素沖洗陰道,引起陰道微生物失去正常發布比例從而引起陰道炎,這就影響了生育。當時是利用從健康母豬的陰道分離出來的微生物和按照健康母豬陰道微生物分布的比例配成一種復合微生物制劑,用這種微生物制劑沖洗生育后的母豬陰道。其達到的效果比抗生素有更為明顯的效果,使母豬的生育率從2.2胎/年提高到2.5胎/年。這就是我國微生態治療疾病的比較早的記錄。但是我們水產行業就不一樣了,我國的水產養殖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進行,每時每刻我們的養殖水體是和外界互動的,同時,我們養殖池塘的底泥、水體也不可能提供一個特別適合某一種或多種我們指定的微生物生存的環境(如硝化菌和其他你希望的菌等等)。因此我們的養殖水體不可能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狀態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以微生態平衡的手段(也就是我們養殖戶常說的以菌治菌)來控制疾病就成為了一種暫時不可能實現的手段了。所以;以我國目前的養殖條件,消毒還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控制疾病的手段。
施工
施工和養殖戶交流
消毒就不可避免的使用消毒藥,關于消毒藥,在我們的日常生產中有時候會產生以下好像合理的誤區;
1;消毒藥需要幾種不同的消毒藥交替使用,以避免出現耐藥性。
消毒藥和抗菌素的作用機理不一樣,一般不會產生耐藥性(細菌形成芽孢對消毒藥的抵抗的過程不是耐藥性),目前人類使用的一些消毒藥,比如過氧乙酸、酒精、碘等等,已經使用了過百年,他們依然是外科的主要消毒藥品就是這個道理。
2;消毒藥的增效
消毒藥的增效是根據不同的化學品對微生物的機理的協同而達到的。比如季銨鹽和碘的配合,是利用季銨鹽擴大細菌細胞膜的間隙,從而利于碘的滲透而達到增效效果。而如果隨意的把碘和維生素C隨便絡合了,那就不一定會有明確的增效作用,同時維生素C原來的營養功能也失去了。
3;好的消毒藥有選擇性殺有害菌保留有益菌的功能
這一點最好能夠拿出準確的實驗數據和機理證明才行。從消毒藥的藥理看,可能目前所有的消毒藥還做不到有選擇性消毒這一點。
4;消毒藥的使用時機
消毒藥在水產養殖中使用的特點是;群體用藥。也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一旦你投藥,這個池塘里所有生物都用藥了。所以消毒藥的使用必須照顧到;消毒藥是否會干擾了生物某些特殊的生理階段?比如換殼等等。
一般情況下對蝦養殖是;
(1) 換殼期不消毒。不過也的確有人專門在換殼期消毒,我們這里講的是危險幾率的問題,所以有一些個例會有例外。
(2) 2;天氣不好不消毒。
(3) 水亞硝酸鹽、氨氮、ph超標太多不消毒。
5;消毒后細菌幾天后又升高,反復如此,不斷加大消毒藥用量,陷入惡性循環。
這里是一個池塘環境的問題,再好的消毒藥也就只能夠在有效濃度的時候降低水體的細菌總數,一旦消毒藥的有效濃度降低。水體的環境就決定了水體細菌總數是否會升高,水體會長什么細菌。因此;一旦在生產中我們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馬上就感到;消毒藥是假的。當然不排除有這個問題但是也可能是我們水太肥了,太有利于細菌繁殖了。出現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想到;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消毒同時把水的肥度減下來,細菌的繁殖才會慢下來。
6;定期的少量多次消毒
這是一種壞習慣,當消毒藥在水體不能夠達到其有效濃度的時候,不會有消毒作用的。這樣做不單單浪費而且會給水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7;消毒藥的選擇
由于前面我們說的水產用藥的特點,水產用的消毒藥,最理想是;消毒藥一下子殺了菌就自然消失,對水和水體的生物沒有任何的影響。而不是藥效長就好,而恰恰相反,消毒效果太長的消毒藥往往是對水體和水里生物產生副作用最多的藥品。
8;分析病情再用藥,不要濫用消毒藥,避免失去搶救時間甚至加重病情。
有時候我們經常把非生物性感染的疾病不加分析就習慣性的歸納到弧菌、病毒身上。這時候使用消毒藥往往達不到預期目的反而加快了疾病的發展,導致重大的損失。目前對蝦養殖過程中,有許多環境引起的疾病,本來可以通過水質改良或者營養強化可以解決的,可是習慣性的用藥方式卻給我們帶來了失誤。所以對蝦疾病一定要細分析,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措施上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