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白露是二十四節氣里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很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臺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和華西地區也往往出現連陰雨天氣。東南沿海,特別是華南沿海還可能會有熱帶天氣系統(臺風)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時部分地區還有可能出現秋旱、森林火險、初霜等天氣。如果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華西地區、華南地區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潤,都可能形成夏秋連旱。有諺語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北方部分地區,如西北的陜西、山西、甘肅、華北等地,秋季降水本來偏少,如果出現嚴重秋旱不僅影響秋季作物收成,還延誤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生長,影響來年收成。另外,伴隨秋旱,特別是山地林區,空氣干燥、風力加大,森林火險開始進入秋季高發期。
養魚的都知道“大麥黃、白露心”是兩個魚病暴發關鍵期。是因為這兩個時期晝夜溫差大,水體對流強烈,水環境易產生劇烈變化,此時的水溫也適宜有害菌繁殖。水溫、水的理化指標的劇烈變化都會降低魚體的抵抗力、免疫力,而大量繁殖的有害菌趁虛而入,則引起魚病暴發。
此時防病的關鍵首先要改好底,從根源上去除有害菌。底質好了,水體上下對流時也就沒有那么多有害物對魚產生危害了。其次要提前投喂多維、保肝藥物增強魚體質。這樣,環境、病菌、魚體三方面都采取正確措施了,就不必擔心魚病暴發了。
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因此,我們不僅要照顧好魚,更要注意添衣加被以防感冒,只有我們健康,才能保證魚的健康。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