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氣溫逐漸涼爽起來,這時的氣溫、水溫正是魚類生長旺盛、促肥壯膘的季節,也是魚類易浮頭、生病的季節。這時召集漁業科示范戶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在養殖中的心得體會,再結合物化補貼發放,技術指導很有必要。
這次,劉集鎮漁業科技入戶指導員根據今年多次入戶指導,了解到的示范戶生產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總結,并打印成技術明白紙發給示范戶,讓示范戶可隨時翻閱,就秋季養殖管理作了技術指導:
一、水質管理。改善水質及時加注新水,換掉部分老水,每10-15天左右換水一次,先抽取10-15公分深的老水后,加注15-20公分的新鮮水(密眼網布過濾防雜魚、害蟲);看水質施放發酵有機肥料,保持透明度25-30公分左右,水質具有肥、活、嫩、爽,調節PH值,每畝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水后潑灑;加大池水溶氧量,開動增氧機。
二、飼料管理。投喂飼料要新鮮,不霉變、不變質,有營養適口性,投喂飼料要注意“四定”和“四看”,抓住旺長時節,調整飼料投喂量,投喂量根據魚體重與水溫而定,水溫低于18℃或高于32℃時少喂,天氣晴好時多喂,但要看養殖魚在食臺攝食、活動情況給予調整。
三、魚病預防。進入秋季,水溫適宜,正是魚病細菌性和寄生蟲易發的季節,養好水是預防魚病發生的關鍵,水質調節好了,魚類疾病滋生場所的誘化因素就破壞了,養好水又是養好魚的條件之一,預防魚病,必須加強巡塘,看水質變化情況、魚活動情況、吃食情況、浮頭情況、撈除剩餌殘渣,通過早、晚巡塘,可發現魚是否發生異常,一旦生病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巡塘要細心觀察,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態度。
最后指導員友情提醒示范戶,養殖魚類要起早上市提高效益,針對目前水產品價格上漲的有利時機,適度起捕一批大規格成魚起早上市銷售,圖個好價錢,以提高經濟效益。捕大留小可減負池塘載魚量,密度降低,釋放水體空間,可促進小規格暫不能上市的成魚,快速促肥壯膘生長,縮短養殖周期。
技術指導結束后,發放了物化補貼,示范戶的喜悅心情溢于言表,既學到了自己生產養殖中所需的技術知識,又喜領到漁用物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