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臺東南迴大武出海口,綿延百公尺的沙灘燈火點點,一大群人頭頂夜燈來回穿梭。不知情的民眾以為有人落海,正動員搜救,靠近才發現,原來大伙兒正把握今年日本禿頭鯊苗難得的上岸機會撈金。
“這就是我們的夜生活。”討海人劉守治說,每年6到11月是日本禿頭鯊苗在大武出海口出沒的時節,每到這段時間,民眾莫不全家總動員前來撈鯊苗,一斤要價400元(新臺幣,下同),有人一天就進帳6000元。
日本禿頭鯊苗洄游到南迴大武溪出海口的機會不多,先決條件要有颱風掀起長浪,加上颱風期間降雨提高河川水位,颱風過后河川水位逐漸下降,到出海口與海水咸淡合一,是鯊苗最愛的環境,且還要配合烏云蔽月的夜晚,才能和鯊苗相見歡。
“大浪來了!大浪來了!”眾人大喊著迎上去,彎下腰對著浪頭把自製三角漁網沉入水中,趁海水未退時來回走動,約莫三、四個浪頭過后就回岸上,把漁網倒在沙灘上,讓岸邊的婦孺從中挑出魚苗,放入裝海水的桶子裡。
就這樣,從傍晚徹夜奮戰到隔天清晨破曉前,海邊的夜晚愈夜愈熱鬧。討海人說,12月起到隔年5月是護魚期,海邊回歸寧靜,40幾年來成了南迴地區特有的夜生活景觀。
今年已有3人下落不明了。捕魚30年的一郎說,每次下海撈鯊苗其實在玩命,昏暗中很難看到浪的速度和大小,手上的漁具常被浪打落,許多人為了撿拾被浪卷走。
原住民討海人嚕瓦表示,日本禿頭鯊苗可遇不可求,多的時候,一個晚上撈七、八斤沒問題,但有時也會扛龜,尤其月亮出現時,魚苗紛紛躲藏,這時候就不會下海。
日本禿頭鯊苗俗稱和尚魚,排灣族語為夫勞,是河海洄游魚類,產卵時喜歡在離海數十公里的淡水溪流產卵,孵化后的仔魚游到河口、大海;待二、三個月長成后,再溯游回到溪流出生地。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