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的《2007年上半年中國海洋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2007年上半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11342.82億元,同比增長13.5%,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62%。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洋油氣業保持高速增長,實現增加值573.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2%;海洋船舶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躍居世界第一;海水利用業創造增加值3.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3%。這是一組鼓舞人心的數字,表明我國海洋經濟正處在高速發展期,形勢喜人。
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經濟總量持續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首先,海洋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中國的對外開放,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沿海地區利用區位優勢,積極引進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和學習西方先進管理經驗,發展海洋經濟,初步形成了沿海外向型經濟帶,并促進、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使沿海地區成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最快、外向度最高、最有活力的地區。
其次是依托海洋經濟,帶動了內陸腹地經濟,進而促進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經濟是陸海一體化的經濟。海洋的大規模開發離不開陸域經濟的支持,陸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要依托于海洋經濟。在這個前提下,近年來,沿海地區加強了海陸經濟聯動,實現兩者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布局互聯。由于海洋經濟產業的關聯性大,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如,近年海運業的繁榮拉動了造船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港口建設,形成了港口區域經濟帶。海洋油氣、海洋電力、海洋生物制藥、濱海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為海洋經濟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成就顯著,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已近1/10。改革開放以來,海洋經濟實現了年均22.2%的增長率,這個增長率約為我國國民經濟年增長率的3倍。另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國在沿海200公里范圍內,用不到30%的陸域土地,承載著全國40%以上的人口,50%以上的大城市,7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84%的外來直接投資,生產著90%的出口產品。而這些都要得益于海洋的區位優勢,得益于海洋經濟的發展和沿海區域經濟效應。
21世紀資源問題已是困擾整個世界的首要問題,特別是對人均資源匱乏的中國,顯得更為突出。而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不僅可以為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資源,而且可以有效緩解資源、環境、人口壓力,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空間。海洋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海洋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這已毋庸置疑。
有專家預測,隨著國內海洋開發熱潮不斷高漲,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國海洋經濟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并有望在5年到10年內將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到20%。專家同時指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1998年以前處于孕育期;1999年~2015年為成長期;2016年~2033年為全盛期;2034年之后為成熟期。因此,目前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最亟需的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