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深水網箱養殖是目前較為普遍的水產養殖模式。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
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該平臺團隊正在海洋能產業化方面尋求嘗試和突破,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范。該技術難題一旦攻破,將引發一場養殖技術革命,對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海院1號”攻克多項重大關鍵技術難題
日前,朱家尖東沙沙灘附近海域一個形似小型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裝置,引起了不少游客的猜測。
這是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它是一種惡劣海況下自保護式高效穩定波浪發電裝置。“這個設備現在已解體,但我們掌握了相關技術,再造一個根本沒問題。 ”“海院1號”項目負責人、浙海院李德堂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該裝置實現海上無故障運行2150小時以上,并經歷了幾次強臺風,突破了波浪發電領域的多項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還申請了美國專利。
據李德堂教授介紹,“海院1號”總裝機容量為10千瓦,主要由自升式支撐平臺、波浪能收集系統、液壓系統、電力輸出系統組成。
其發電過程為波浪推動波浪能收集系統沿自升式升降平臺的樁柱做上下垂蕩運動,隨之帶動液壓系統工作并將能量傳遞給發電機產生電能,通過電力輸出系統輸出電能。
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在“海院1號”上,李德堂教授所在的團隊發明了自適應隨動波浪齒條、一樁兩體雙升降調節技術、群組油缸取能技術、波浪能自動平穩調節機構,建立了準確計算浮子軌跡的新方法,并拿到了4項發明專利。“‘海院1號’能在波浪較小的條件下實現連續發電。平臺還安裝了蓄能裝置,能夠把發電量大的時候的多余電量存儲起來,發電量小時再釋放出來。 ”李德堂說,“經過測試,‘海院1號’發電電壓基本穩定,能夠滿足一般民用照明設備的要求。 ”“海院1號”波浪發電裝置已經走在了國際波浪能技術研究領域的前列。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是一種無任何污染的綠色清潔發電方式。未來,“海院1號”技術可以為海島居民提供生活用電,可以為海洋網箱養殖提供生產用電,還可以為海島國防供電&helliP;…
業內專家認為這個平臺是目前真正穩定、實用、真正抗惡劣環境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據介紹,今年3月,該項目獲得國家海洋工程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并于近日向上申報以期進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實施方案》。
舟山海洋能“試驗田”
跳出陸地,發展海洋,已成為陸域小省浙江的必然選擇。我省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溫差能等可開發的海洋能居全國首位,發展海洋經濟新興產業大勢所趨。而舟山也正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為我國起步研究潮流能開發最早縣之一的岱山縣,從1996年第一個潮流能項目落戶至今,向大海要能源已經有了近20年的歷史。2011年時,該縣實施研究項目曾多達6個!澳壳埃覀儐挝怀袚摹∈匠绷髂茈娬竞u獨立發電應用示范’2×150千瓦、2×300千瓦兩臺機器已經停止了運行,正在與上海一家企業洽談維修與知識產權轉讓事宜。 ”岱山縣科技局科技管理科負責人金志廣告訴記者,該機器此前運行于龜山水道,總共運行時間達到11個月,項目總投資將近2000萬元。
在秀山,目前世界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9.9兆瓦,布設4組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正在開建,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6億元。“該項目已投資超過了1.5億元,爭取在年底前下水調試運行。 ”項目投資方杭州民營企業家林東告訴記者,如果發電成功,將給舟山乃至全國帶來一個驚喜。
海洋能產業化進程較緩
隨著能源供應的日趨緊張以及環境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研發波浪能發電,但真正成功的不多,應用于實際的更少。
在采訪過程中,有關人士也向記者坦言,雖然我國海洋能發展方興未艾,但是總體技術水平仍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實現海洋能長期穩定的商業化運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電電力浙江舟山海上風電開發有限公司相關人士曾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浙江區域陸上新能源資源有限,海上蘊藏的資源卻十分可觀,國電電力將以舟山普陀6號項目的開發為引領,轉型升級,加大在舟山新能源領域尤其是海洋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做大做強海上風電。
同時,我市一家電氣生產企業,曾經也謀劃在海洋能發電上掘金,項目設想利用洋流能發電,為舟山漁船所用。
但目前來看,由于種種原因,這些項目進展較為緩慢。
一場養殖技術革命蓄勢待發
“海院1號”在電力輸出的穩定性、裝置的可靠性、發電效率、管理和維護成本等方面均具備了較大優勢,正在向實際應用拓展。
據介紹,該項目團隊正在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范,研究深水網箱發電惡劣環境適應技術、研究網箱減搖與能力回收技術、研究網箱發電維護保養技術。
具體通過波浪發電技術在網箱產業的示范應用,推進養殖深水化發展,提高漁業生產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建立一座對外展示波浪能技術開發成果基地!昂Q竽荛_發的市場需求就在身邊,就在眼前。 ”李德堂認為,深水網箱的波浪能量十分可觀,一旦網箱波浪發電技術研制成功,將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將產生一場養殖技術革命,有助于養殖企業健康安全快速發展,也對于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鏈接
我國將建三大海洋能試驗場舟山榜上有名
今年5月,在山東威海召開的第四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上,中國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副主任夏登文表示,中國正在山東威海、浙江舟山、廣東萬山規劃建設三個海洋能海上試驗場。
這三大海洋能試驗場將作為中國海洋能發電裝置試驗、測試與產業孵化基地,為快速提升中國海洋能技術成熟度,推動中國海洋能產業發展提供支持。
全球業務化運行的海洋能海上測試場已達10余個。中國從2012年開始加大海洋能海上試驗場建設的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已立項2.8億多元支持海洋能海上試驗場建設。
規劃中的舟山潮流能試驗場已完成總體設計。舟山試驗場在普陀山島和葫蘆島之間海域,潮流能平均能流密度為1.5千瓦/平方米,規劃建設3個各具備1兆瓦測試能力的泊位。
中國海洋能資源豐富,理論儲量超過15.8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達6.5億千瓦,可有效解決海島供電問題,緩解沿海地區的能源供給壓力。
2010年5月,中國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支持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及其他海洋能進行研究。截至今年5月,專項資金共支持96個項目,投入經費總額近10億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