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相當長時間內,美麗的海港城市青島的形象將與一只蝦聯系在一起。
這只宰客的蝦在“十一”黃金周期間賣到了每只38元。在其它餐館,這種普通的基圍蝦一盤不過四五十元。更諷刺的是,這個宰客餐館的名字竟然叫善德。
于是,被宰的外地游客急眼了,在投訴未果、報警無效、人身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一怒之下發到網上,結果引發一場聲討青島宰人蝦的輿論風暴。
隨之,網友的創作熱情被激發起來,最夸張的莫過于“中國最富的王健林和馬云在青島吃飯商討業務合作,結賬后破產”的段子。
按照以往的慣例,在形成輿論焦點后,青島的有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管市場的被停職,宰客的餐館被罰,以及痛定思痛、亡羊補牢等等,努力推動壞事向著好事轉化。
但無論怎樣努力,青島的整體形象和好客山東積累的人氣和好感,被一只蝦折損大半是不爭的事實。
這一方面說明了全媒體年代碎片化信息快速擴散的特征,一個極端個案往往會短期對一個企業、一個城市的聲譽造成巨大損害,另一方面,結合當下簡政放權、全面反腐的時代背景,青島一些部門在事發時的相互推諉、不作為與冷漠敷衍令人憤慨。
在消費者權利意識全面覺醒、表達意見的渠道日益多元的今天,針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尤其是輿情的把握,仍是擺在各地政府部門面前一道沉重的難題。
此前因為高價宰客名聲大噪的城市是海南三亞。痛定思痛后,當地完善了市場管理機制,提升了管理水平,暢通了投訴渠道,連當地過去很難打通的投訴電話現在響兩下就有人接聽。
雖然不能因此判定三亞旅游從此無宰客現象,但至少值得青島市長認真借鑒。如果青島僅僅停留在就事論事進行危機公關,賣蝦的不敢宰客了,沒準還會冒出一只螃蟹攪局。
在中國特殊的集中休假制度下,由于旅游業的井噴,黃金周在一些地方熬成了“黃金粥”,到處是擁擠的人群和車流,愛好拍照游客們的手機沖著景點,留下的多是同胞的后腦勺。為了應對假日超載的人潮,各熱點城市均成立了假日綜合管理機構,但由于多龍治水,必然留下責任不清、相互推諉的空間,加上本身應急管理水平有限,往往一個小小的危機事件借助網絡快速發酵,終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輿情之禍往往在于機制之病,很多公共問題不斷在各地重現,卻始終得不到有效遏制,難道不值得認真警醒和反思嗎?
青島大蝦只是三亞海鮮的續集。這些典型案例竟都出現在中國經濟繁榮的發達地區,無疑折射出城市管理的通病:社會管理水平能力追不上GDP的速度,背后事關當下改革如何順利推進,以及當政者發展思路和模式的轉變。在急功近利的所謂旅游經濟、黃金周經濟的驅使下,忙著趁游客集中出行的假期掙快錢、大錢,而忽視了服務水平的提升,整個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升級,挨宰加痛苦的旅游體驗,已經在批量地將游客逼出國門。在距離青島不遠的日本,黃金周的中國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成。這不足以令盛譽在身、舉辦過奧運會的青島汗顏嗎?青島人民要認真思考下:這是為什么?
當然,部分青島網友不服,在網上發聲:不就是一個蝦嗎?至于嗎?宰客也不只青島一地。這是一種無力而牽強的回擊。即使這樣的聲音陳述的是一個現實,也與青島這個曾誕生過微塵公益行動的美麗城市極不相稱。在通向文明的征程上,最不可取的態度就是比壞,以至于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給青島一個建議:在最繁華的、游客最愛去的地方樹立一個蝦的標志,永遠當成自己的警鐘,提醒自己的管理者、經營者乃至普通市民:曾經有一只宰客的蝦深深傷害了游客的心,損害了城市的聲譽,它教會了整個城市學會了敬畏:關于誠信,關于良知,關于監督,關于珍惜。
謝謝蝦吧。對于奔向富足文明的青島來說,它來的正是時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