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海鱸塘頭收購價穩中有增。目前,早苗成魚塘頭收購價保持每斤9.5元左右。養殖戶干勁十足。”斗門白蕉昭信村進才水產合作社社長梁美容高興地介紹。為進一步提高白蕉海鱸品質,在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技術人員指導下,進才水產合作社率先探索海鱸池塘循環水養殖試驗示范并取得好成績。試驗項目實施半年,海鱸養殖畝產增加,成魚品質提高,收購價格也穩步上升。循環水養殖模式將廣泛在水產養殖業推廣應用。
記者采訪了解到,近年來,隨著海鱸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高密度養殖造成的水質惡化,導致海鱸魚病多發。同時,高密度養殖業造成海鱸肉質粗,體內脂肪較多,口感差。“一旦發病,就必須施藥和停飼,造成藥殘超標等水產品安全問題,也減緩了生長速度,養殖周期和養殖成本上升。”梁美容表示,由于同質化競爭,海鱸供求關系失衡,一度造成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嚴重影響了養殖戶積極性。“最低時每斤5元多,養殖戶血本無歸。”梁美容表示后怕。
為解決海鱸養殖存在的問題,推動珠海市海鱸養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技術人員在昭信村率先啟動海鱸池塘循環水養殖試驗示范。技術人員介紹,循環水養殖試驗就是在面積約3畝的土塘內并排修建兩個面積百余平方的長方形水泥池。池的兩端不密封,采用網篩隔攔,便于水體交換。海鱸集中養殖在池子里。“有點類似于海水中的網箱養殖原理。”技術人員表示,池外上端增設水泵,加快水體循環流動,下端設一集污坑,搜集魚糞等有害物,并定期清理做無害處理。此外,水泥池外的土塘里還養殖水浮蓮等,吸收亞硝酸鹽、氨氮。池塘還增養鳙魚、鯪魚等其他魚類,以改善塘內整體水質。
“效果太明顯了。”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半年實踐,循環水養殖高產、高效,成魚品質提高。目前,每100平方米魚塘海鱸存量約4000斤,為傳統養殖模式的三倍。由于水質良好,魚病害少了,海鱸生長速度提高10%,還節省用藥80%以上,有效減少藥殘留,提高海鱸品質。在循環水流動與刺激下,海鱸活動量增加,肉質、口感大有改善,市場價格穩步提升。近日,中山、江門等珠三角水產養殖戶紛紛為循環水養殖模式吸引,慕名前來參觀學習取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