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獺窟魚簽”成功入選《福建地理標志傳說》,為其申請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奠定基礎。為充分挖掘經濟價值,打響特色品牌,發展本地特色產業,近年來,獺窟魚簽行業已出現多家合資經營規模化生產制作和銷售的專業戶。包括獺窟魚簽在內,位于張坂鎮浮山村的金茂生態漁業專業合作社正突破傳統,投建石斑魚養殖場,并計劃引入現代化循環水養殖法,進行工廠化養殖,延伸海產品產業鏈。
完善相關配套 引入循環水系統
作為與崇武魚卷、深滬魚丸齊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獺窟魚簽成為當地漁民在休漁期間的又一大收入。合作社制作的魚簽能保存一年之久而不改其香脆可口的特性。如今,這個成立還不到3年的合作社擁有5個水產養殖場(總面積達360畝)、養殖戶300多戶、200多艘捕撈漁船,吸納成員215家,其中包括金峰漁業和天佑水產養殖兩家企業。兩家會員企業分工明確,金峰漁業主要提供可容納150噸海產品的凍庫和3條115千瓦的漁船,而天佑水產養殖則側重于池塘養殖,如螃蟹、花蛤等海產品。
去年,合作社開始投建自己的石斑魚養殖場,6500平方米的養殖基地目前已完成一半工程,預計再過3個月即可完工,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石斑魚養殖場投入比較大,預計要1000多萬元才能開始運作,包括配套的制冰廠、循環水系統等相關設備都要齊全,單一套循環水系統設備就要200多萬元。”合作社負責人張雙海介紹,養殖場建好后,還將配套建設一個制冰廠。據了解,目前浮山村有兩個制冰企業,一個產量50噸,另一個80噸,而浮山村一天的用冰量要30多噸,需求補給需從崇武碼頭、祥芝等地調度,光來回時間就要約2小時,所以,制冰廠的建設迫在眉睫。配套建設30噸的制冰廠還將把保溫庫一起考慮在內,預計投入400多萬元。
為了讓石斑魚養殖場能夠順利運行,合作社還請來了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的駱軒博士擔任長期顧問,泉州市科協也聯系了相關專家擔任顧問。
憑借先天優勢
進行工廠化養殖
依山傍海,浮山村有先天的海產品產業經營優勢。在浮山村,目前最大的養殖業企業一年產值約200萬—300萬元,待石斑魚養殖場投入使用后,預計一年的產值達1000萬—2000萬元。
據了解,這是臺商投資區首個石斑魚養殖場,建好后,合作社將進行工廠化養殖。不過,由于海水水質不穩定,加之潮汐影響,目前石斑魚主要利用網箱在近海飼養。引海水在養殖基地內循環利用,可以提高養殖質量。
“養殖場雖然主要養殖石斑魚,但是也將培養配套魚苗。”張雙海介紹。目前,石斑魚魚苗主要依靠本地漁民捕撈,10厘米的魚苗要養一年才能達到1斤多的重量,而10厘米的幼苗市場上售價25元左右,長到約600克,市場售價可達到200—300元/斤。
每年的3—6月份是石斑魚幼苗捕撈期,張雙海告訴記者:“石斑魚吃的小雜魚主要向本地漁民收購,一天就得收購1000多袋,1袋100斤。”漁民捕撈到的小雜魚不好賣,合作社出面收購,既可以補給石斑魚的飼料,又可以增加漁民收入。
為了把養殖場做好,張雙海去年還專程帶隊到省內養石斑魚較好的地方學習。“目前省內規模化養殖石斑魚的主要是漳浦,已經形成工廠化養殖模式,但他們以養大青斑為主,一斤才幾十塊錢。浮山村的水質比較好,最適合養赤點石斑魚,市場售價一斤要300多元。”張雙海表示,浮山村養殖石斑魚有先天優勢,浮山村的海水沒有污染,近海就有魚苗,數量和品質都相對有保障,“目前泉州還沒有企業養殖,市場前景應該不錯”。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