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區東北部,面積約18萬畝,水質澄澈、風光旖旎,其盛產的清水大閘蟹聞名于世,青背、白肚、金爪、黃毛,食之滋味鮮美、肉質細膩,深受消費者青睞。時值金秋,菊花盛開,又是一年一度大閘蟹上市的旺季。
盡管陽澄湖大閘蟹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每到中秋都成為全國消費者追捧的餐桌美味,但同樣因其市場越來越大,假冒偽劣產品越來越多,銷售市場一片混亂而飽受詬病。每一年,“真假大閘蟹”的問題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陽澄湖大閘蟹“年年打假年年假”,其所面臨的市場問題,也是許多其它特色水產品,乃至大多數中國農產品亟待解決的問題。相較于其它行業而言,我國農業產業的品牌保護意識不強,措施不完善,致使許多特色農產品剛形成一定知名度,就被產地甚至外地跟隨者一哄而上、模仿偽造,很快失去消費者信任,難以保持長期良性發展的格局。
■4000畝養殖水面以外的世界
據了解,由于陽澄湖水質相較于往年有所惡化,當地漁政部門逐步減少了大閘蟹的養殖面積,從以前的2萬多畝縮減到4000多畝。由此帶來的,無疑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大量減產,但市場消費總量卻在連年攀升。
4000畝蟹如何滿足全中國市場的需求?近日,《中國漁業報·第一水產》記者走訪了陽澄湖鎮的水產市場,一些銷售門店已經陸續開張,店鋪內只有少量大閘蟹作為樣品。據市場人員介紹,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定于9月20日開捕,目前專賣店里只有少量的樣品陸續上市,市面上大量的陽澄湖大閘蟹均為“冒牌貨”。
江蘇是我國大閘蟹的主要產地,除了陽澄湖盛產大閘蟹以外,高淳和興化兩地也是大閘蟹的主要產區,且產量遠遠大于陽澄湖,價格卻不及陽澄湖大閘蟹的一半。每年陽澄湖大閘蟹總是供不應求,總體產量大大低于市場需求,為了彌補市場缺口,許多商販就用這兩地的大閘蟹充當“陽澄湖大閘蟹”。實際上從外觀來看,外地蟹和陽澄湖大閘蟹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僅是口感上存在些許差異,消費者在購買時,很難憑外觀判斷到底是否產自陽澄湖。
在陽澄湖當地,除了湖里養蟹以外,湖外還有3萬多畝的蟹塘也在進行養殖。這些用陽澄湖水養出來的大閘蟹,雖然不及湖里養出的大閘蟹珍貴,但在口感上并無二致,也有一定的消費市場。但是今年以來,許多蟹農均放棄了大閘蟹養殖,轉養其它品種,原因在于外湖蟹的價格同樣不濟,市場不景氣。
■銷售渠道復雜混亂
據了解,陽澄湖當地大閘蟹均為小面積養殖,蟹塘普遍只有幾畝,一個蟹農幾個蟹塘加起來也平均不到100畝。而高淳、蘇北地區均是大面積養殖,普遍為三五百畝的養殖面積。養殖面積越大,養殖成本越低,所以和外地蟹相比,陽澄湖的外湖蟹并沒有太明顯的競爭優勢。
陽澄湖蟹農袁文龍告訴記者,過去在大閘蟹養殖中獲利頗豐,雖然也有外地蟹擾亂市場,但他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每到中秋,大閘蟹都是熱門禮品,不少單位都會選購大閘蟹,由于他擁有一定的人脈渠道,價格是批發市場的好幾倍,以前他塘里的大閘蟹都會被“關系戶”訂購一空。但是隨著國家“八項規定”的出臺,以前的“關系”不管用了,他的蟹也只能被迫賣到水產批發市場。
賣到批發市場大閘蟹的價格普遍較低,他算了一筆賬,每畝大閘蟹的養殖成本在3000-5000元之間,畝產100-150斤,按照不同規格,批發市場的價格在30-80元/斤不等,去年他賣的均價是36元/斤,這樣算下來,即使產量最好的時候,每畝的收益也僅有1000多元,嚴重打擊了他的養殖積極性。
但實際上,陽澄湖大閘蟹在消費者市場的價格并不便宜,賣到消費者手中就成了300-500元/斤。據湘城大閘蟹市場的批發商陳福元說,他從養殖戶手里收購的大閘蟹按照不同規格是40-80元/斤,再賣給全國各地的一級經銷商價格會上漲10-15元,漲幅較小。導致大閘蟹價格暴漲的環節,是從陽澄湖銷往全國各地的過程,批發商將大閘蟹賣給全國各地的一級經銷商,再轉賣給二級經銷商、專賣店,其間運輸、損耗、門店、包裝等成本,讓大閘蟹的價格翻了好幾倍。
流通環節的復雜和繁瑣,是大閘蟹價格昂貴的一大因素。
■陽澄湖大閘蟹協會“觸網”
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和批發商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采用直營直發的銷售模式,直接從陽澄湖基地發貨給消費者,省去中間環節和流通成本,將更多利潤留在自己腰包里,目前主要是通過網絡渠道進行銷售。
馬洪明是江蘇巴城鎮的養蟹大戶,在陽澄湖東湖圍網養殖了200畝大閘蟹,今年他的蟹的銷路問題已經解決,通過互聯網銷售立即為他的蟹打開了銷路。馬洪明告訴記者,今年他的銷售額翻了幾番,不僅銷量增加了,利潤也比往年提高了不少。據介紹,僅巴城鎮互聯網銷售形成規模的就有60多家,蟹農們對銷售情況都比較樂觀。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以及物流配送的提速,越來越多的大閘蟹養殖戶、批發商選擇了“觸網”。對此,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協會一改往年抵觸網絡的心理,開始與各大電商平臺開展合作。據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嚴金虎先生介紹,協會已經與國內5家電商平臺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包括1號店、京東商城、順豐優選、蘇寧易購、美團網,成為官方許可授權的指定電商渠道。
嚴金虎表示,電商渠道將是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出水后的重要銷路,預計將有7成的陽澄湖蟹要走電商。同時,全國各地的專賣店正在大幅縮減,去年從3000家縮減到1500家,今年還將繼續縮減。電商平臺憑借低成本、便捷化等優勢快速崛起,尤其是冷鏈物流的發展,極大地解決了陽澄湖大閘蟹的保鮮問題。
■賠付先行 與假蟹斗爭到底
雖說網絡銷售給陽澄湖蟹帶來了新的生機,但與專賣店相比,網購的風險更不可控,況且陽澄湖大閘蟹價格昂貴,如何保證其真假?幾乎每年秋季,這一問題都會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然而,大部分消費者蟹吃了不少,到頭來依然不清楚自己買到的是什么蟹。
為此,嚴金虎向記者介紹,為了保證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權益,蟹在出水后會佩戴由保護辦發放的防偽戒指,消費者可以通過防偽電話或者微信查詢真假,這是唯一可以辨別的辦法,“雖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發揮作用”。
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共擁有會員322家,他們依據自律公約組織在一起。嚴金虎表示,協會的職責就是維護正常的經營秩序,目前協會大部分會員都是誠信經營,信譽好的會員所銷售的都是正宗的陽澄湖蟹,但真假蟹的問題同樣一直困擾著他。
今年通過在電商平臺發力,嚴金虎也將“打假”進行到底,協會在跟5家電商進行戰略合作時,就從源頭上設定了3道“高門檻”:一是在電商平臺上銷售的陽澄湖大閘蟹,必須是地理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權單位;二是“上網”商家必須是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會員單位;三是陽澄湖周邊地區注冊企業單位。5家電商平臺要把網上銷售的商家名單提供給協會,由協會來鑒定銷售資格。嚴金虎介紹,從源頭把關的同時,今年協會還嘗試與電商平臺合作啟動了“百萬先行賠付金”,如果相關大閘蟹出現品質問題,可以直接動用保證金對消費者進行賠付。
■特色不“特”?亟需差異化營銷
市場上自稱“正宗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讓人眼花繚亂,可信度卻幾乎為零,造成了陽澄湖蟹雖然在全國名氣頗大,卻因為受到冒牌蟹的困擾,不少消費者在拿不準的情況下,干脆放棄購買。不僅是特色水產品,我國許多農產品企業的品牌保護能力普遍偏弱,一旦某種農產品“走紅”,跟風模仿者蜂擁而至,隨之而來的就是,消費者望而卻步,市場偃旗息鼓。
著名的品牌營銷專家婁向鵬表示,農產品以產地為品牌,共享產地資源是一種誤區,導致品牌歸屬不清,大家對產地資源搶占、濫用、不珍惜,直到做臭為止,這個問題已經是眾多土特名產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對此,陽澄湖大閘蟹應該走品牌差異化路線,在原有名氣的基礎上,打造新的品牌。
今年以來,通威集團啟動“互聯網+水產”計劃以后,旗下通心粉社區建立了電商平臺——通心粉商城,近期商城推出“通威生態大閘蟹”作為商城中秋、國慶期間的熱門商品。
據通心粉商城負責人馮暢介紹,通威生態大閘蟹全部源自陽澄湖養殖基地,品質優良、價格適中,但單從名稱來看,“通威生態大閘蟹”并沒有植入陽澄湖的概念。
馮暢表示,這是出于在品牌塑造上的考慮,陽澄湖大閘蟹雖然具有一定的名氣,但因冒牌產品太過泛濫,致使消費者感覺所謂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假貨。因此,通威決定打造屬于自己的大閘蟹品牌,回避“陽澄湖”,轉而強調“生態”概念。目前商城訂單不斷,“通威生態大閘蟹”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同。
婁向鵬指出,差異化是品牌營銷的法寶。“陽澄湖大閘蟹”的品牌局限性已經顯而易見,特色水產品做品牌,最終必須站在地域名品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新品牌,進而把品牌做成品類中的正宗代表,才能根植于消費者心中,規避跟風者的“騷擾”。而這,亦是特色水產品突破“紅海”的必由之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