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老、越三國交界的江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可藥用、食用的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為人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美食資源。具有邊地民族風味的烹調方法、多種多樣的飲食方式、別具特色的飲食習俗、內涵豐富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各種奇異、誘人的美食名不虛傳,特色小吃不勝枚舉。在這一期中,我們將向大家介紹江城的水產美食。
江城的水產資源豐富,魚類繁多,有面瓜魚、長胡子魚、蛇魚、鲇魚、青魚、棍子魚、紅翅膀、白江鰍、馬頭魚、禿嘴魚、缺鼻子魚、豹子魚、紅尾巴魚、團魚、蝦、蟹、螺等,不但名稱怪異,味道更是獨特誘人。
嘎利勒煮魚
一、嘎利勒煮魚
嘎利勒(江城方言叫嘎哩羅),成熟的嘎利勒果又酸又澀,據當地草醫講,果實對人有生津、解渴、醒目、消炎止瀉、降低血壓的療效,還有去除腥味的作用,椿碎擠出的汁,又是涼拌菜上好的調料,由于上述的功效和療效,嘎利勒果煮魚這道菜倍受人們的普遍喜愛。
用嘎利勒煮魚,要在秋季采集收購嘎利勒果,進行儲藏,用時把果搗爛和破肚洗凈的魚一同下鍋,放上適量姜巴、大芫荽、紅辣椒,出鍋時撒上青青的蔥花和小芫荽,這樣,嘎利勒果煮魚這道特色菜便色香味俱全了。
二、大黃魚(面瓜魚)
江城大黃魚產于勐野江、李仙江和曼克老江中,頭扁身圓,體表無磷,亦無粘液、鰭須發達,無小刺,體重每條可達30多公斤。煮熟后內呈黃色,仿佛熟透的南瓜,俗稱面瓜魚。面瓜魚上等的烹調,以“活水煮活魚”味道最為鮮美。趁魚活著,洗凈口腔和鰓,迅速剖腹去污,投入冷水鍋中,罩上鍋蓋火煮,待魚死定,放入油鹽姜蒜等佐料,再煮至湯成乳白色即可食用。食時,用小碗盛上咸醬油,加入當地特有的野生大芫荽和細米辣,以魚蘸食,其味鮮美無比。最潤口處當為魚唇、觸須、魚鰭、表皮,嘗后使人終生難忘。面瓜魚有滋補作用,食后會感到全身發熱,口渴難抑,想喝茶,還想吃一點酸腌菜,但千萬忍耐,若喝了茶和吃了酸腌菜,滋補作用便會被抵銷。面瓜魚生命力強,只要用濕青苔包上個石頭塞進魚嘴里,它就能活上一天多,帶著上路也無妨,是饋贈親友的美味佳品,令人喜愛。
三、傣味蒸魚
傣味菜以整董傣族居住區的菜系品種為主。如:傣味蒸魚、包燒等。傣味蒸魚深受廣大旅客喜愛,把洗凈的魚用傣家傳統作料腌制一段時間后,配以各種香料,放入鍋中蒸。吃時香氣撲面,嘗一口,那鮮嫩的肉食中帶有少許酸辣,一入口便能感覺到只有熱帶、亞熱帶才會有的特殊韻味。
四、炸小魚
中國人的飲酒文化歷史悠久,適量飲酒有益于身體健康。江城縣有著自己品牌的白酒,如國慶、小酒香。江城人民好客,酒是他們接待遠方客人的美食,而炸小魚是下酒的一道好菜。
人們把從江里、河里打撈到的小魚,如紅尾巴魚、小白魚、大頭魚等,一般有一個指頭那么大,洗凈后放入特制的作料里腌制一段時間,然后放入滾燙的油鍋里炸,再放入作料,待小魚炸的成金黃色后撈出。出鍋的小魚金金黃黃,甚是漂亮,咬在嘴里,外脆內軟,就連魚刺也變得軟軟的,又香又美味。
五、泡菜魚
酸和辣是云南少數民族喜愛的一種味道,特別是傣族。泡菜魚也是江城人民喜愛的一種菜肴。泡菜魚,顧名思義,就是用酸菜煮的魚。泡菜是云南人吃飯必不可少的開胃菜,用蘿卜或者菜葉和小米辣泡制而成,味道又酸又辣。魚是從江里或河里撈的生態魚,味道鮮美。鮮美的江魚配上又酸又辣的泡菜,酸中帶甜,甜中帶辣。如果你舟車勞累,來上一碗泡菜魚湯,全身的疲勞將會被魚的鮮、泡菜的酸,小米辣的辣驅趕而走。
六、酸辣魚
酸辣魚與泡菜魚有著共同之處,但是它們的酸,它們的辣卻不相同。酸辣魚的酸來自于自制的米醋,自制米醋沒有一般醋的澀味,酸中帶甜;酸辣魚中的辣除了來自小米辣的辣外,還有一部份來自自制醬料的辣,這種味辣中帶香。吃一口江城農家樂做的酸辣魚,魚皮香脆魚肉香嫩,又酸又辣,吃過以后口留醬香,讓您想吃第二口、第三口……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