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北農、新希望六和等農牧巨頭爭相屯積重兵在水產市場后,甚至央企中糧也悄然進入水產飼料市場,畜牧巨頭跨界做水產飼料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尤其是如今飼料產能嚴重過剩,以及國家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的大環境下,水產市場的爭奪將日趨激烈。
對于溫氏集團這樣的農牧業航母,業界一直關注的不是進不進入水產市場的問題,而是將以什么樣的方式進入水產。隨著溫氏集團吸收合并大華農即將整體上市后,溫氏切入水產市場的方式已經十分明朗,依然是溫氏最熟悉的“公司+農戶”形成產業鏈閉環的海上溫氏模式。
10月22日晚,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華農)發布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2015年1-9月,大華農實現銷售收入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60%,歸屬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98.29%。其中,大華農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4.09億元,同比增長45.19%,歸屬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0.6億元,同比增長78.8%。
目前,溫氏集團吸收合并大華農已經進入最后階段,據興業證券報道,11月上旬正式完成合并,溫氏集團將在11月上旬整體正式上市。溫氏家族及其控制的企業增持計劃披露后,累計增持大華農4024696股,累計增持總金額為11270.94萬元。
不考慮大華農業績,溫氏集團 201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336 億元,同比上升 27.3%;凈利潤 47.9億元,同比增長 282.1%。其中,僅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137 億元,同比增長 27.7%;實現凈利潤 31.2 億元,同比增長 71.8%。考慮合并大華農后,溫氏集團前三季度總計實現營收 345 億元,同增 27.5%,凈利潤49.1 億元,同增 274%,每股收益 1.35 元;無論溫氏集團還是大華農,今年業績都十分亮眼。
除了被吸收并入溫氏集團成為焦點外,大華農進軍水產業也受到外界關注,在推出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的同時,大華農大舉進軍海洋產業,欲打造海上溫氏模式,五年內實現水產營養飼料百萬噸產量目標。
此番并入溫氏集團后,依托溫氏雄厚的資金實力,大華農進軍水產領域更加受到業界的關注,尤其是如今眾多農牧巨頭紛紛加大開拓水產市場力度的大背景下,作為農牧業航母的溫氏加入水產競爭,無疑增添了更多看點。以下是目前大華農的兩項核心業務報告情況:
一、動保產業發展情況
公司在經濟下行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了穩定的發展態勢,主要在于新產品增量及技術服務與研發、銷售實現有效銜接;水產疫苗順利上市,填補了公司在水生動物疫苗領域的空白,并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新的國際合作產品和項目有序推進,雞球蟲疫苗、馬立克疫苗逐步推向國際市場,與國家經濟“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構想一致;成立了飼料添加劑銷售部,推動飼料添加劑、奶牛藥物等新業務發展;控股子公司佛山正典在淘寶網開設直營店,打響公司“互聯網+銷售”第一戰役,進一步將業務區域覆蓋到城鎮及鄉村,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報告期內,對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生產工藝進行優化,完成了水質改良劑、消毒劑的企業標準備案,完善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產品配套服務,為水產疫苗市場開拓夯實基礎。
二、海洋產業發展情況
海洋產業理順了開拓市場的思路,加強對合作養戶經營管理的控制,并出臺相應的管理流程及經營權限審批文件,確保風險可控;出臺海洋產業生產投苗指導意見,加強病蟲害防控及水質監測的預報,確保生產穩步發展;成立生產原料采購小組、工程建設小組、技術決策小組,初步形成了養殖和育種技術體系文件,奠定產業發展基礎。
根據公司打造“海洋育種+現代網箱養殖+營養料、加工貿易園區”產業布局的規劃,報告期內,公司組建了深海魚營養食品(料)項目籌建小組,目前項目處于考察及工藝設備選型階段,已與多家設備商接洽,初步確定了工藝流程及設備選型方案,與政府部門溝通項目用地等事宜,并同步開展工商注冊工作。營養飼料是公司實現海洋產業百萬噸產量目標的關鍵因素,公司將深海魚配合料定位為食品級產品來建設工廠,在國內屬于填補產業空白的項目。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