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藏著鰨目魚,神出鬼沒難尋覓,人工養殖費周折,走上市場顯效益。
有種魚味道極其鮮美,但是它卻靜悄悄地深藏在海底,神出鬼沒很難搜尋到它的蹤跡。現在好了,人們終于想出了絕妙的好辦法,能夠隨時品嘗到它的美味了!那么這種魚究竟有多么鮮美,人們又是怎樣獲得它的呢?今天我們就去打探打探。
秋季的渤海海鮮肥美,也是漁民最辛苦的時候。記者隨同船老大苗大哥一起出海去捕一種怪魚,它是誰呢?
消費者:沒見過。
消費者:扁的。
消費者:難看。
消費者:眼睛很怪,嘴很怪。
消費者:這魚一邊有眼睛吧。
消費者:長得很兇的樣子。
這種魚又丑又怪,又扁又平。可是為什么漁民希望將這種怪魚捕撈上來呢?
記者:看看我們的運氣如何吧。
第一網的收獲如何呢?會有這種怪魚出現嗎?
記者:您看這是螃蟹,還活著呢,這是什么魚?
漁民 苗志剛:油光魚。
記者:這魚不大。最多的就是皮皮蝦了,還有海螺。可是怎么沒有我們要捕的怪魚呢?
漁民:現在這種魚很少了。
那么深海處會不會有驚喜呢?
記者:我們往深海區行駛了2個多小時,看看這兒能不能撈出這種怪魚。這個網已下了一個多小時了,看看里面。哇,有一條魚怪怪的,扁扁的,您看長得像一條大的牛舌頭,而且身上非常滑。最有意思的是它兩只眼睛在一側,像個對眼。還有它的魚鰭,一整圈的魚鰭,不像別的魚有胸鰭、腹鰭、尾鰭。看看它的這另一面是白色的,隱約能看到骨頭和血管。師傅,這是什么魚啊?
漁民:這叫鰨目魚。
記者:鰨目魚就是我們繞口令中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里拎著五斤鰨目的鰨目魚對嗎?
漁民:對。
鰨目魚又叫舌鰨魚,學名半滑舌鰨。難怪人們說它怪,它不僅長得像條大舌頭,兩只小眼睛也很特別地鑲嵌在腦袋的同一側。長得怪就怪吧,它還非常懶,喜歡靜靜側臥在海底。因為隱藏較深,所以漁民很難將它捕撈上來。苗大哥講,別看今天只捕上來一條鰨目魚,對他來講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
漁民 苗志剛:一個月能撈六七條,七八條,價格在海貨里它算最高的。
在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這種剛剛打撈上的鰨目魚約3斤重,每斤賣200元,一條魚能賣近600元呢。不過,有時苗大哥也會將剛打撈上來的鰨目魚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
記者:這就開鍋了?
漁民:可以了,給你嘗嘗。
記者:太好吃了,我跟您說這個魚肉味兒跟普通鍋燉的有什么不一樣,首先它是大鐵鍋,其次人家是用柴火燉的,感覺很原生態的,里面甚至有柴火的清香,這個魚特別鮮,肉太嫩了,白白的,滑滑的,吃到嘴里滿口留香。
漁民苗大哥一年只能從大海中撈上七八十條鰨目魚。然而,家住河北唐山海港開發區大清河的安志勇近期訂單不斷,他平均每年賣出鰨目魚五六千條,收入100多萬元呢。可是他從哪兒弄來這么多鰨目魚呢?原來安志勇10年前就開始引入海水進行鰨目魚人工養殖了。
記者:還挺深的,不過水并沒有那么深,安大哥,這個池子有多高啊?
養殖戶 安志勇:有一米二三。
記者:您看,這么多鰨目魚我都不太敢動了,生怕踩到它們,剛才差點就踩到它,好像一條大大的牛舌頭,深顏色的,趴在這個水下面,平鋪了一層啊。安大哥,這個池子里大概有多少條鰨目魚?
安志勇:120條左右。
記者:這么多呢,那么這些魚長這么大生長了多長時間?
安志勇:生長了20個月。
記者:那么這個有多重啊,我能不能拿出一條感受一下?
安志勇:可以。
記者:我試一下,它會不會咬我?這個魚長得真的挺怪的,我覺得好丑啊,要是抱鯉魚鰱魚這個一抱一點排斥感都沒有,這個魚還真不太敢下手。試一試。好滑啊,蹭一下就跑了。別動,別動。
會不會是太用力把魚給嚇跑了,看看這輕柔動作如何?哎呦喂!徒手不成還是用工具吧。
記者:你看濺我一臉的水,看看能不能抱起來,不行。這個魚離開水特別活躍,防御性還是很強的。哇,你看它的這個粘液,在我手上能拉這么長,特別粘,又粘又滑。
這些鰨目魚已經生長了20多個月了,平均體重在2——3斤。鰨目魚出水后能存活半個多小時,離水時間越長身體分泌的粘液就會越多,其實啊,這是它自我防御的一種體現,粘液可使身體變滑借機溜走。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然這種魚最獨特的就是它的眼睛了。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普通魚是這樣游動的,它的這個眼睛在這一側。這條魚在發育過程中呢,仔魚20天的時候這側的眼睛逐步轉移到這一側,同一側了,兩只眼睛之間的軟骨呢被吸收掉了。它側臥了,上面還是它的背部,下面是它的腹部。
為什么這鰨目魚的眼睛會如此變化呢?
闞建東:因為這條魚的魚鱗比較細,身體比較軟,它抵御外界風險能力比較差,眼睛發生變化后身體其它結構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它就改變原來浮游生活的狀態變成底棲生活了,底棲生活相對比較安全,這樣它的子子孫孫就存活下來了。
海底世界變化萬千,沒有堅硬的盔甲還是呆在海底比較安全。丑就丑吧它還懶,不過傻魚有傻福,它總能碰到主動送上門來的食物。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這就是它的嘴,如果是這樣直立張開就像鸚鵡嘴一樣。它是肉食性的魚類,它的牙齒還是比較鋒利的。你看到它的舌頭了嗎?
記者:看到了。
在這兒記者還發現了一個秘密。
記者:這一大一小兩條魚您會不會以為是母子關系或者是父子關系?其實不是,人家是兄妹關系,對不對?
站長:對的。
同是一批魚,個頭怎么差那么多呢?到底誰是姐姐或誰是哥哥呢?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它們都經過20個月的生長,個頭差別呢就這么大!這一條呢是雌魚,這是一條雄魚,雄魚的個頭小。 原來,鰨目魚雄魚長到5個月時就只吃飯不怎么長肉了,養它不劃算。可是鰨目魚性成熟晚,幼齡魚很難區分性別,只能等它們長到5個月以后看體形來淘汰。所以您看到的這些即將上市的鰨目魚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她們可是賺錢的好手。養20個月,體重近3斤,每斤賣90元這一條魚賣近300元呢。僅一個池子鰨目魚就能賣3萬多元呢。每到鰨目魚即將上市時,偶爾也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收購商:大哥您賣90元1斤,我93元1斤收購。
買東西都是砍價還有哄抬價格的?難道安志勇跟錢有仇?
養殖戶 安志勇:我怎么會跟錢有仇啊,當然是價錢賣越多越好。
原來,這一批魚早已被預定。這鰨目魚真的這么走俏嗎?記者來河北唐山海港開發區的海鮮市場,發現這兒的海產品種類繁多,但卻很難見到鰨目魚的身影。
經營者:賣得挺快的。
經營者:沒有,沒貨。
經營者:我們有凍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的經銷商要出高價來買鰨目魚了。既然鰨目魚挺賺錢,市場上又緊缺,為什么不多養呢?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它養殖成本比較高,養殖周期長,上市比較集中,不是面對大眾的消費,而是一個比較高端的水產養殖品種,所以它養殖風險還是比較高的。
雖然一條魚能賣近300元,但由于養殖周期長,投入人工飼料等成本相應就會高,拋去魚苗、人工、飼料以及淘汰掉的雄魚,一條鰨目魚的成本高達近200元,一條魚養20個月將近兩年的時間最多賺近100元。然而上市時間越晚也就意味著養殖風險越大。
養殖戶 安志勇:養魚哪有光賺錢不賠錢的,不賠錢不成神仙了?2006年賠最慘,剛養水質掌握不好,技術不成熟,賠了100多萬元。
見過賊吃肉當然也得看到賊挨打,不論鰨目魚養殖難度如何,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英雄不問出處,美味不分美丑。雖然市場不多見,但在一些高檔的海鮮酒樓還是時常會見到它的蹤影的。清蒸最能體現、還原魚的鮮美度。那么同屬鰈形目魚類,與常見的多寶魚相比,鰨目魚它的口感和味道又有什么不同呢?
記者:感覺鰨目魚的魚肉要更嫩,味兒更鮮。
仁者見仁,智者見者。鰨目魚鮮美的原因除了跟品種有關還跟它生長速度慢,營養物質積累多有一定關系。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風味氨基酸含量很高,所以它的味道非常鮮美細膩。
同時,鰨目魚體內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且它的脂肪含量和膽固醇的含量較少。雖然鰨目魚的經濟價值高,但由于養殖技術難,養殖風險大,價格昂貴等原因目前還不能滿足大眾日常需求。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唐山海港開發區現在工廠化鰨目魚的養殖面積達到四萬平方米,每年四五十萬斤的產量上市,有十幾戶在養殖,每年的經濟效益達到兩千多萬元。養殖規模呈一個逐年上升的態勢,今年的放苗量就比去年增加了三四萬尾,最初每年也就是五六萬尾。
養殖戶:我養了三千多尾,兩年上市,一年收入五十多萬元。去掉成本一年賺十五六萬元。
當然機遇與風險并存,如果能夠突破技術瓶頸,降低養殖成本與風險,希望有朝一日這美味的鰨目魚能夠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
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農業辦公室工程師 闞建東:它的養殖風險還是比較高的,大家還是謹慎對這個品種養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