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五湖四海漁人碼頭。
粵恒豐公司稱市場多個經營主體協商成立合資公司混合經營,但黃沙水產市場相關負責人稱這是烏龍
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廣州荔灣區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簡稱“黃沙”)要搬遷的傳聞,從2007年起就不絕于耳。11月初廣州粵恒豐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簡稱“粵恒豐”) 方面對媒體表示,市場多個經營主體上周舉行了協調會,協商成立合資公司混合經營,在搬遷事宜上通力合作,之前商定的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也將調整。
新快報記者近日致電發函和走訪,粵恒豐方面始終沒有回應,黃沙則明確表示成立合資公司的傳言不實。
另一邊廂,擔當黃沙“接盤者”的五湖四海水產交易市場(簡稱“五湖四海”)早已放棄水產作為核心業務,轉型為漁人碼頭,如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粵恒豐不予回應
黃沙方面否認混合經營和
調整設計
此前,黃沙市場各方綜合衡量交通、配套、環境等各方因素,初步敲定了龍溪增漖立交地塊、東洛圍碼頭、南漖村集體用地3個安置點。
龍溪增漖立交地塊一度被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港”)列為首選。由于該塊用地被政府部門列入儲備用地,產權歸屬清晰。但該地塊將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出售,黃沙的眾多市場主體缺乏雄厚的資金,恐該地塊會淪為他人囊中之物。南漖村地塊是粵恒豐看好的地塊,且目前村集體已與粵恒豐簽約。但該地塊屬于集體用地,或將面臨使用年限變更。東洛圍碼頭屬于廣州港自有土地,權屬清晰。但地塊面積不足4萬平方米,未來發展恐受限。
廣東現代專業市場研究院執行院長江浩今年6月對媒體表示,以上3個地塊單一并不完美。為確保黃沙順利搬遷和建設,建議采用混合制組建公司,即廣州港、粵恒豐、黃金廣場、國信廣場等組建股份制公司,負責對“東洛圍+南漖村”選址地塊進行投資和經營管理。
近日粵恒豐總經理蘇炯烽向媒體透露,市場內部分業主單位的代表已經口頭同意大家一起搞合資公司,混合經營,在選址上全力合作。還就黃沙漁人碼頭項目規劃建筑設計方案向媒體明確表示,將要調整方案,力求讓黃沙漁人碼頭有復古味,與沙面保持協調。
記者前后致電、發送采訪函件及走訪粵恒豐在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粵恒豐大廈五樓的辦公地點,但均未得到粵恒豐方面的回應。一名行政人員只反復強調,不方便透露。
記者就此事宜求證黃沙水產市場歐主任,他明確表示,混合經營及設計方案調整是烏龍事件。
廣州港對外宣傳部門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不清楚該事宜。他告訴記者,目前不會選定新的搬遷地址,應該就是在三個地塊中選擇一個地塊,市政府方面還在研究具體的方案。至于項目搬遷的具體進度,他表示,由市政府統籌安排。
接盤者
五湖四海檔主:
“黃沙搬不搬,它隨意。我們好著咧!”
荔灣的黃沙搬遷傳聞自2007年傳出以后,位于番禺區洛溪新城,面積比黃沙大近十倍,曾號稱“亞洲最大水產交易中心”的五湖四海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就一直被看作是“接盤者”。然而,只打雷不下雨的架勢,除了讓五湖四海屢屢被傳是等不到黃沙搬遷無奈之下轉型為漁人碼頭的“悲情角色”外,其水產業務經營慘淡的消息一度甚囂塵上。
記者近期走訪,市場多個經營者都坦承,水產交易早就不是核心,五湖四海早已找到生存之道。用檔主的話來說,“黃沙搬不搬,它隨意。反正我們好著咧!”
記者走訪發現,這個號稱集水產、海味、凍品、展貿館和美食城為一體的水產交易中心,實則是一條200米長的海鮮街。三十戶左右的生鮮檔口,經營一些蝦類、蟹類、貝殼類水產品。相比于黃沙的熙熙攘攘和忙碌,的確頗為冷清。直到接近下午5時左右,檔口才慢慢匯聚起人氣。
多個檔口的水產老板向記者表示,不同于黃沙以大宗批發為主,這里是以小額的零售業務為主,生意并不差。
自2010年2月市場開張就在此經營的檔主王先生說,對面的洛溪美食街都是在這里拿貨,附近番禺居民、市區居民還有順德、深圳等的外地人也會經常過來吃海鮮。每天零售額在1萬元左右,除去租金、水電等,每月盈利六七萬元。王先生的店馬上五年租期就滿了,他說,“還會繼續承租,主要是漁人碼頭的名氣打造出來了。”
在海鮮街當了兩年多保安的小盧(化名)也向記者證實,海鮮檔口的生意不錯。記者就黃沙搬遷事宜詢問他,他直言,“不在乎黃沙搬遷這事兒,我們是吃喝玩樂一體化”,他指著水產市場外圍的綠色施工網告訴記者,“項目五期工程差不多年底竣工,目前百分之六七十都已經租出去了。二期、三期工程都已被一家公司購買用作建設大型水療會所!
中華美食街一家從事生鮮加工的酒家告訴記者,2013年五湖四海就在升級改造了,其中水產交易僅保持2萬平方米,吃、喝、玩、樂、購一體化漸成重點。
他還向記者表示,目前這里已經打造了原創設計師基地、時尚餐飲酒吧街、公寓、創意工坊,水產市場周邊也建有大型超市、百貨商場等配套生活設施,還在興建五星級酒店、觀光摩天輪。記者走訪今年5月份還在招租的Loft54商業寫字樓,出租者表示早已完成招租。
追問
黃沙和五湖四海 打造漁人碼頭,誰能占領市場?
據悉,圍繞黃沙漁人碼頭的設計方案,一度提及市場原址將變身為“高大上”的漁人碼頭。而曾作為接盤黃沙搬遷卻無果的五湖四海已經在轉型漁人碼頭上先走一步了。同樣定位于漁人碼頭,二者是否又會面臨新一輪較量?
惠州市旅游局局長黃細花表示,“漁人碼頭”是世界海洋休閑旅游文化的一塊金字招牌。這個舶來品,國內效仿者眾多,無外乎圍繞文化體驗、高端餐飲、游艇碼頭、精品購物、休閑旅游等做文章。若想真正占領市場還需形成自身的特色,還要加強品牌保護意識,“漁業品牌意識薄弱是通病,休閑漁業品牌建設要引以為戒,在品牌建設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社會聲譽和影響。”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搬遷回顧
2007年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被有關部門認定“鐵定要搬”。
2009年5月20日
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向廣州市政府提交搬遷意見,得到廣州市長批復——“抓緊研究,制訂方案”。
2009年7月9日
廣州市規劃局召開“黃沙水產市場搬遷番禺選址協調會”。
2009年
廣州市建委、市規劃局及荔灣區政府在給市人大代表的答復中說,黃沙水產市場搬遷問題已提上廣州市政府議事日程。
2013年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以及廣州港集團回應稱“部分搬,部分保留”。
2014年5月
廣州發布《關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搶占經濟制高點的調研報告》,確定黃沙水產市場要搬遷,
但搬去哪里,具體怎么賠償并沒有方案。
2015年5月
廣州荔灣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清拆該市場西、南沿江一側31間水產檔口。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