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種糧沒效益,現在魚蝦混養一畝可凈賺4000元。”10日,記者在通山縣南林橋鎮石垅村見到村民張志兵時,他正提著蝦籠在自己承包的70多畝冷浸田里忙著捕撈。
兩年前,在省紀委新農村建設工作隊的幫扶下,石垅村流轉1000畝冷浸田試養小龍蝦。一年后,全村小龍蝦總產量達到15萬余公斤,畝平收入7300多元。以前不受待見的冷浸田,一下成為搶手的“香餑餑”。目前,全鎮小龍蝦基地擴大到5000畝,帶動全鎮11個村、2000戶農民發展小龍蝦產業。
南林橋鎮的小龍蝦養殖熱,讓通山縣委縣政府看到了推進精準扶貧的新路徑。該縣按照“產業發展不壘大戶,要照顧大多數群眾”的發展要求,決定以推廣稻蝦養殖為著力點,大力發展小龍蝦產業。繼去年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小龍蝦產業發展的意見》后,今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縣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小龍蝦養殖戶按每畝100元進行獎補,以此激發群眾參與養殖的積極性,促進“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目標的實現。
為確保小龍蝦養殖“引得進、養得活、有效益”,該縣在協助組建技術服務團隊,加大現場指導培訓力度的同時,組織縣直48家單位對各鄉鎮規劃建設的小龍蝦養殖基地進行對口幫扶,并以貼息貸款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向蝦農貸款。
在此基礎上,該縣鼓勵和引導農民群眾組建小龍蝦專業養殖合作社,以大戶帶小戶、黨員帶貧困戶的方式,結對抱團闖市場,并將小龍蝦養殖納入農業保險范疇,按每畝800元的最低收入標準,由政府和養殖戶各支付50%保費,以增強抗市場風險能力。
截至目前,全縣已先后成立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38家,帶動2456戶群眾以土地、現金、投工投勞等形式入股參與合作經營。累計發放“以獎代補”資金150萬元、專項養殖資金310萬元、“蝦農貸”570萬元,發展小龍蝦養殖基地1.45萬畝,僅今年全縣小龍蝦總產值就已達到218萬公斤,實現純利潤5075萬元,全縣農民因此人平增收140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