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晨,煙臺開發區冬泳隊的隊員們在開發區泰山路北邊海邊沙灘上發現了一條死亡的“大魚”,經過專家辨認死亡的大魚為“江豚”。
昨日早晨,開發區熱心讀者陳某給煙臺民意通打來熱線電話,她說開發區冬泳隊在海邊發現了一條“大魚”,挺像江豚的,肚子不知道被什么割開了,一直沒人處理。“早上八點左右,我路過海邊,發現海灘上有一條擱淺死亡的‘大魚’,身上的皮都被磨掉了,只剩下一半身子,真是太可惜了。”陳某告訴記者。
根據陳某的講述,記者來到位于開發區泰山路北邊沙灘上,看到死亡的“大魚”長近1.5米,身上多處尤其是頭部黑色的皮膚被磨破,露出淺紅色的肉,下半截身體缺失,一部分內臟和骨頭裸露出來,從腐爛部位的棕褐色來判斷,“大魚”并非剛剛死亡。盡管“大魚”已經死亡,但表皮在陽光下看起來仍舊光滑。
煙臺開發區農海局漁業專家孫春錄看到照片后介紹說, “大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江豚。被沖上海灘的江豚死亡原因無非兩種,一是自然死亡,二是吃海中塑料垃圾導致胃腸阻塞饑餓而死被沖上沙灘,也有的江豚是被輪船的螺旋槳打死。從照片來看,很難判定江豚是如何死亡。
據了解,我市周邊海岸線每年多次發現死江豚,而最近的一次為11月8日在第一海水浴場發現。資料顯示,江豚體形似魚,長1.2~1.6米,全身灰黑色,頭短,額部微突出,眼睛小,尾部扁平,與其他海豚最大區別特征是它沒有背鰭。分布范圍較廣,在中國常見于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長江等水域。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野生動物紅皮書2012年名錄———易危(VU)。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