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今年滇池開湖結束后的封湖第一天,昆明市滇管局漁政處、市公安水上治安分局、沿湖縣(區)漁政站等50多名執法人員分為多個小組,出動11輛快艇,一大早便駛入滇池,繞著滇池巡查了一圈,對封湖期間偷捕滇池漁業資源行為進行查處。
采訪中,不少村民稱:“捕撈上來的蝦個頭太小,‘稱不起’,今年收益一般。”滇管部門表示,“經統計,今年從滇池打撈上岸的銀魚和蝦共計600多噸,蝦個頭太小的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此外,目前已進入適宜放生的季節,執法人員提醒市民,牛蛙、巴西紅耳龜、草魚等5類水生生物禁向滇池放生,放生前可撥打電話進行咨詢。
開湖期間 查處夜間違規偷捕118起
昨天一個上午的巡查中,執法人員沒有發現違規偷捕行為。執法人員表示,封湖禁漁期間,漁政處將一如既往對滇池水面進行巡查,嚴打偷捕行為。同時,還將向滇池投放1000噸鰱鳙魚苗,對滇池實施今年的最后一批增殖放流。
至于滇池明年是否開湖捕大魚、何時開湖,昆明市滇管局漁政處檢查站站長汪金濤表示,經初步估算,目前滇池里的鰱、鳙、鯉等大型經濟魚類的漁業資源量已處于飽和狀態,特別是白魚的數量較多。明年會上報市政府,建議開湖捕大魚,市政府將會根據滇池漁業資源情況適時做出決定。
汪金濤介紹,今年開湖捕撈期間,每天有30名以上的執法員在滇池水面巡查。截至昨日,共查處違規利用充氣筏子捕撈19起,查處夜間偷捕118起118人,沒收大魚網、白魚網170余張,收繳各類筏子33架。
村民總結 “蝦個頭太小,‘稱不起
滇管部門預計今年銀魚可捕資源量有1000噸左右,蝦可捕資源量有2000噸左右,然而銀魚和蝦的收獲卻不盡如人意。采訪中,不少村民稱,收益一般,沒往年好。“今年捕撈上來的蝦沒有往年的大,都是‘小米蝦’,‘稱不起’。個頭太小了,把蝦頭去了就只剩一點點。”晉寧村民張師傅說。
對于村民反映今年滇池銀魚和蝦漁獲量較小的情況,相關人士推測,有可能是因為種群互相競爭的結果,如果一個水體只能容納一定的魚蝦量,那么隨著大型魚類不斷投放、增殖,就有可能影響到小魚小蝦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水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千變萬化,或水環境的細微變化,都有可能造成影響。
一些經驗豐富的漁民則推測,有可能是一年生的銀魚和蝦繁殖期縮短,繁殖頻次增加導致個頭偏小,另外可能與今年開湖時間推遲,水溫、氣溫變化有關。
對此,汪金濤表示,經統計,今年滇池開湖期間共有820艘漁船約3000村民在滇池捕撈作業,31天的開湖期內,村民們共捕獲銀魚和蝦600多噸。“從村民反映的情況看,蝦的產量減少不明顯,主要是蝦的個體較小,總的漁獲量就減少了。而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特別提醒
五類水生生物禁向滇池放生 切勿好心辦壞事
適宜在滇池放生的物種:滇池金線鲃(金線魚)、高背鯽、白鰱、花鰱、鳙魚以及泥鰍、黃鱔等其他土著魚類。這些魚類放入滇池,非常容易成活,對增強滇池水域內的魚類種群,維護生態平衡能起到良好作用。
禁向滇池放生的物種:牛蛙、美國青蛙、巴西紅耳龜等外來兩棲類、爬行類物種;大口鯰、食人鯧、埃及塘鲺等大型肉食性魚類或外來危險物種;草魚等大型草食性魚類;克氏原螯蝦(也稱小龍蝦)、福壽螺等甲殼類物種;雜交種、轉基因種水生生物物種等。
這些種類放入滇池,有的大量攝食對凈化水質非常有益的水草,有的吃魚卵,甚至是直接攻擊其他魚類。同時,由于它們是外來種物,在滇池中沒有天敵,長期以往,對滇池水生生態環境的破壞性極強,不利于滇池土著魚類的保護和恢復,更有可能影響到滇池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破壞滇池正在好轉的水生生態系統。
適宜放生的地點:觀音山大橋蝦、西華濕地、新龍王廟及海東濕地等靠近滇池邊的水域。
適宜放生的季節:11月份后至次年4月份前。
放生前可先電話咨詢:《昆明市環滇池湖濱生態區保護規定》規定,禁止引進任何可能造成生態區生態環境破壞的外來物種。未經管理機構同意,禁止在生態區內放生動物。汪金濤提醒市民,放生前可直接撥打漁政處的電話64319767進行咨詢,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放生活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