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少人預想到,2015年的羅非魚產業會陷入這樣的深淵。由于外貿訂單數量大幅降低,羅非魚價格長期低迷,在養殖戶群體普遍喪失養殖信心、放棄生產的大形勢下,整個產業鏈受到嚴重影響。
借此“第十二屆羅非魚產業發展研討會”召開之際,寶典君梳理了2015年以來,中國羅非魚行業的主要重點和熱點事件,意在從第三方的角度,追溯這些事件的最新進展,并通過分析事件的緣由和經過,揭示其中的邏輯內涵。
磺胺問題引起重視,各方尋求解決方案
雖然,第一季度所被拒絕出口批次羅非魚,多為2014年庫存,但此問題的發生,直接導致羅非魚出口受阻,價格低迷。國內一些地區1斤以上規格羅非魚,塘頭收購價跌破4元/斤。鑒于問題嚴重性,國內很多加工廠加強了磺胺類藥物檢測,如提前打樣檢測一旦發現藥殘超標即拒絕收購。而很多養殖戶也意識到,藥殘問題對加工出口影響甚大,加強鏈球菌的預防措施,或尋找替代藥物。
秋苗難產難銷 明年上半年形勢不樂觀
“如果整個冬季,照現在這個樣子保持暖和,不發生冷死魚事故的話,那么等到明年開春,估計價格會跌的一塌糊涂!币酝颊f開春魚價好,這是建立在過冬魚存量少,而且冬季冷死魚的基礎上的,如果這兩個條件不具備,那么不管怎么看,都無法對魚價保持樂觀。
也有流通業人士告訴記者,對于明年的訂單情況,雖然目前還沒有詳細的信息,但是按照慣例,加工企業在年底魚價較低的時候備貨,第二年上半年的收購力度,估計不會明顯回升;而且現在加工廠一般接的訂單都是小單,等待開年以后,加工廠有充足的時間,根據原料魚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的情況,來調整自己的生產,至少在現在,還看不到未來訂單有顯著增加的可能。
海南浙江籍養殖戶聯合停料、抵制賣魚事件追蹤
各方重新審視定位 競爭趨于理性
行情的持續低迷,導致了停料事件的發生,也使島內產業鏈各方重新思考深度捆綁的經營模式。經銷商間競爭趨于理性,成魚收購價格大體統一,料企也越發注重終端的服務配套,下游的溝通與信息傳遞。
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事件的實質是利益分配不均,但主要的矛盾還是來自國際市場上,羅非魚價格被不斷壓縮。該人士認為,一直以來,海南的羅非魚產業格局并不健康,由于存在太多的賒欠,導致各個利益環節的風險成本大增,此次事件也有可能成為打破桎梏的契機。
另據了解,文昌市羅非魚養殖協會也嘗試,組織會員抱團現金拉料,希望能破除賒銷捆綁模式,改變以往“以魚換料” 方式,為自身爭取更大主動權。目前,已與希望、澳華、旺海等展開合作嘗試。據協會會長陳健康透露,抱團現金拉料目前進展不錯
海大網箱對比:未來還將繼續開展
行業真正期待的是,海大這些實證對比能真正將市場聚焦價格、聚焦營銷的策略轉為聚焦產品的質量上。而這一轉變,需要從產品定位和細分市場開拓的大系統去思考,這又牽扯到水產品品牌營銷和銷售的系列問題。例如,能否專門為不同口味或肉質的品牌魚開發不同的飼料,能否為不同客戶群體和養殖群體開發不同餌料系數的飼料等等,當對比的維度多了,產品的針對性更強了, 市場更多元了,營銷的手段和競爭的水平自然會提高。
但這涉及到整個水產行業系統性的變革,顯然難以一蹴而就。從價格營銷到服務營銷,再到實證營銷、數據營銷, 這大概也是行業進步無法逾越一道道門檻。從這個角度看,無論你如何看待這場對比試驗,應對、跟進和參與怕都是無法避免的。
粵西羅非魚料市場:“強龍難壓地頭蛇”局面將被打破
縱觀粵西市場,仍然是一場初級、簡單粗暴的競爭。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 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有可能贏了今天卻輸了明天;但不打價格戰連今天都無法生存。如何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發起價格戰,這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極為難度的考驗。現階段養戶對飼料產品的鑒別能力越來越強,最好的產品就是最好的營銷手段。在行業越來越浮躁的今天,營銷手段五花八門,但離開產品性價比的支撐,就變成了忽悠農民,最后往往會打回原型。
粵西市場的競爭,是一場本土豪強與外來巨頭的戰爭,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市場策略是一門高深的營銷學藝術。
恒興保價收魚,目前已達十多萬噸
“具體保價收魚收了多少,我們還沒有明確統計。目前還有一些合同協議還在執行當中,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執行好相應的合同協議,保護好養殖戶的利益。”2015 年11 月23 日,恒興集團副總裁黃志告訴《農財寶典》記者, 而執行了收魚、保價等措施后,養殖戶投苗養殖信心得以加強。
據了解,恒興集團至今收購羅非魚超過5 萬噸,其中北海恒興加工廠2 萬多噸,湛江、高要恒興加工廠各1 萬多噸,總共收魚量達到十多萬噸。
湛江水產進出口企業協會調高羅非魚出口價
羅非魚品牌建設促進會成立 嘗試打造海南區域品牌
把“海南羅非魚”不斷推向全球
經過近一年的積極溝通和耐心講解,島內越來越多企業和養戶對促進會工作表示支持,加入示范基地的養殖場也越來越多。海南作為國內養殖量近四分之一,且擁有最優質的養殖環境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的產區,其羅非魚品牌的建立和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對其它產區甚至我國羅非魚行業都有極大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通威鏈球菌病防治方案: 40 個監測點,成功率97.5%
“在廣東省,我們建立了40 個養殖監測點,進行鏈球菌病綜合防治方案的推廣、調整和觀察記錄,前不久剛剛進行了匯總。截止目前,只有1 個點的病情還有些反復,其它39 個都很成功!11 月11 日,通威股份華南戰區服務總監周爭志這樣告訴記者。
周爭志告訴記者,通過使用該方案, 保證羅非魚的順利養殖,即使在今年這樣的行情下,養殖戶也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潤。例如在恩平的一個監測點,養殖戶全程按照該方案的規程進行養殖,同時配套365 模式的均衡增氧、菌藻調控等技術,基本不出現死魚,全飼料養殖的飼料系數僅0.9-1,綜合成本3.3-3.4 元/ 斤,10 月底賣魚時,魚中開出的規格是99% 達到1.6 斤。
國內首批羅非魚養殖場獲得ASC 認證
11 月3 日 青島——中國的負責任水產養殖業發展迎來里程碑式的進展,在第20 屆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召開前夕,中國兩家羅非魚養殖場獲得了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這是中國企業首次通過這一針對水產養殖業的國際權威可持續認證的檢驗。
大陸首次確診羅非魚類立克次體病
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發現羅非魚病毒病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