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水庫網箱養殖標準化示范區
2013年6月17日,河北省第一份水產養殖政策性互助保險合同在唐山市曹妃甸區農林畜牧水產局落筆簽字,標志著河北省政策性水產養殖保險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此次試點,通過組織養殖戶走自我保障、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相互保險之路,來達到降低風險、減少損失的目的。如今,兩年多過去了,水產養殖互助保險開展情況如何?達到預期了嗎?
據了解,河北省養殖互助保險自上世紀90年代就一直處于停滯狀態,眾多保險機構對該險種望而卻步,直到2013年省漁業互保協會啟動海水蝦類養殖互助保險試點,才重新開啟河北省水產養殖互助保險探索發展的大門。
從全國來看,河北省水產養殖互助保險發展晚于其他沿海省份。1999年上海市就率先開展淡水養殖保險業務,2004年中國漁業互保協會在浙江、大連、福建等地探索開展水產養殖互助保險,比我省早了10年多。
自河北省水產養殖互助保險試點開展以來,雖然險種也在不斷增加,現已涵蓋蝦類、魚類、海參、扇貝等四大種類,承保面積也從無到有,不斷擴大,試點規模已累計達到1萬余畝,然而養殖戶的強烈參保意愿與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卻日益突出。
水產養殖成本投入比農業其他行業要高,而且近年來隨著餌料、藥品和基礎建設費用的增加,投入比以前還有所增加,一旦發生災害,養殖戶輕者損失慘重,重者傾家蕩產、血本無歸,因此養殖戶非常渴望能夠得到風險保障。但通過試點發現養殖戶的保費承受能力很弱,大部分養殖戶都將資金投入到養殖生產中,已經沒有足夠能力為幾百畝甚至上千畝的養殖地繳納保費。
河北省水產養殖品種豐富,涵蓋了魚、蝦、蟹、貝、藻等60多個品種,養殖范圍遍及沿海、內陸,養殖面積達到8259畝,而現在河北省開展水產養殖保險的機構寥寥無幾,提供的保險服務僅有幾個品種,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此外,水產養殖保險操作成本高、難度大,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因素。河北省水產養殖品種多樣,水域差異較大,加上養殖方式、養殖技術不同,導致水產品面臨的風險差距很大,因此在承保時就需要針對每種水產品的風險需求,制定相應的保險責任,從而增加了保險機構的運營成本。同時由于水產品都在水中養殖,無法隨時跟蹤觀察,導致保險機構調查困難,無法準確認定事故責任和損失,增大了水產養殖保險的操作難度。
河北省漁業互保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水產養殖保險風險大,保險費率相對較高,假如費率為5%,意味著20年發生一次重大事故,積累的保費都要賠進去,而水產養殖的事故率遠遠高于這個比例。然而養殖戶將資金投入生產后,保費支付能力大大降低,通過試點發現,養殖戶個人承擔保費費率的心理預期為1%-2%,如果沒有財政補貼的,大部分養殖戶都難以承受較高的保費,因此建立健全財政補貼制度是發展水產養殖保險的必要條件。
此外,水產養殖風險多為自然災害、氣象災害和重大疫病,一旦發生,將給區域內的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同時也必將給承保機構帶來嚴峻的生存考驗。水產養殖風險因素眾多、事故集中爆發、損失巨大的特點,決定開展水產養殖保險必須由多種保險形式、多家保險機構參與,通過多元化保險形成有效的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才能保障漁民財產安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