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海參即為中華料理中的高級食材,為八大珍品之一,并在中藥里為重要之藥材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無膽固醇食物。食用海參中價格昂貴的仿刺參在人工養殖上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發現人工養殖仿刺參超過25℃則會進入夏眠停止生長,而臺灣地處熱帶及亞熱帶環境,海水均溫24~27℃,仿刺參在高溫環境成長緩慢不適合養殖,國內所需仿刺參大多仰賴國外進口。漁業處委托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研究團隊進行利用中油所排放的LNG冷排水執行“冷水性魚類繁殖技術之開發”計劃,LNG冷排水年均溫約在18~24℃適合仿刺參人工養殖發展,研究團隊已順利利用臺灣現有資源,研發出適合仿刺參生長的配合飼料,也將仿刺參飼養至上市體型,臺灣人工養殖仿海參只需1.2年就可成長至上市規格,比起中國、香港硬是短了8個月。成功建人工養殖技術,為臺灣冷水種類養殖奠定發展基礎。
海參每年進口金額高達4.6億 冷水栽培市場潛力高
海參主要使用部分為體壁,真皮層為體壁主要結構,由松散的結締組織形成,并嵌有石灰質骨針。海參組成上脂肪含量少,為高蛋白、低脂肪、無膽固醇食品且含豐富膠原蛋白及氨基酸可增加抗氧化能力,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脂肪酸主要由EPA、DHA組成,及其他少量的飽和脂肪酸(C15:0、C18:0)及不飽和脂肪酸。依據關務處統計資料,近3年海參平均進口量(值)約1,200公頃(新臺幣4億6,000萬元),其中仿刺參進口干貨市場價格更高達每公斤新臺幣4,500~18,000元。臺灣海參的需求市場大,但臺灣的海參養殖業包括孵化養殖資料及技術卻有相當稀少,完全仰賴國外進口。
仿刺參主要人工養殖地區在中國與韓國一帶,近年來中國仿刺參養殖發展過于迅速,由于仿刺參的物種特性生鮮保存不易,需要加工來消化過多的產量,但快速的養殖發展凸顯加技術不足,且中國南方的參苗仰賴北方的提供導致參苗價格暴漲,產業面臨結構連的失衡危機,2014年9月間媒體大量報道中國大連、渤海灣地區海參養殖抗生素泛濫使用,且除抗生素外還要投藥減殺蓄養池中的其他生物,大量用藥造成消費者對于市面上的海參產生惶恐,消費意愿降低,直到后續各大海參品牌聯名進行產品檢測后才平緩此次風波。
全球第一個以冷排水養殖仿海參的成功案例
臺灣要發展養殖冷水性物種,首先要克服的是養殖水溫問題,臺灣附近海域的水溫維持在25~28℃,而冷水性的物種大多需要18~22℃的低溫海水,如果以冷卻機降低水溫則會大幅的增加養殖成本,而使用海洋深層水則有建造及維修成本過高的問題;由于高雄永安的中油天然氣廠利用大量海水,將零下162℃的液態天然氣(LNG)經由熟交換轉換成氣態,由于所用海水會經兩道過濾再以電解方式消毒、殺出微生物,因此排放出的海水相當純凈,且年平均溫約在18~24℃,漁業處為了不浪費這樣低溫、干凈的“廢排水”,自93年起高雄永安地區挹注經費進行LNG冷排水引水工程,使LNG冷排水已運用于石斑魚養殖,過去在夏天高雄地區魚塭的水溫會升高導致石斑魚食欲下降,注入適當的冷排水降低水溫,可使石斑魚回復食欲、增加成長率,因此LNG冷排水在永安地區養殖戶間亦有“鉆石水”之稱。
由于仿刺參市場需求高且野生資源日益稀少,大陸、韓國、日本等地紛紛投入仿刺參養殖產業,大陸是目前發展海參養殖最規模的地區,為了開發養殖新物種,學習各國養殖經驗及技術,我國臺灣水產協會于103年11月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簽處“關于冷水性魚類養殖及技術和漁業資源養護合作意向書”,可透過交流,取得所需海參苗及相關養殖技術,加速繁養殖經驗累積,建立適合臺灣的仿刺參養殖產業,滿足國內市場對水產品的多元要求。
漁業處委托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執行“冷水性魚類繁殖技術開發”計劃,系為充分利用高雄永安的中油天然氣廠大量排放的LNG冷排水來進行冷水行養殖生物繁殖技術的開發,發展過去臺灣無法養殖的冷水性物種,為臺灣養殖業開辟新的方向。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冉繁華
仿刺參人工配合飼料的開發
影響在臺灣仿刺參人工養殖的因素除了適宜的養殖水溫外,就是需要有合適的配合飼料,研究團隊為符合原料取得便利性,先選取三種大型藻類進行實驗,分別為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粗龍須菜(Gracilariatenuistiptata)及海帶(Laminaria japonica),以干燥藻粉的形式投喂仿刺參,研究結果顯示三種大型藻組別的增重率分別為10.02~35.20%;特定成長率分別為8.92~21.24,活存率100%,其中制片石莼組有最佳的增重率(35.20±11.51%)、特定成長率(0.53±0.15%)及飼料轉換率(8.92±3.14),顯著優于其他兩組(p<0.05),詳見(表一)。
研究團隊為更進一步研發合適仿刺參成長的配合飼料,以成長效果最佳的大型藻-制片石莼作為基礎,配合仿刺參特殊的底棲雜食性加入不同蛋白質原料,除了添加常見的動物性蛋白質魚粉(White fish meal)、植物性蛋白質的大豆粉(Soybean meal),另外還有研究團隊于全興國際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之優多益功能飼料添加劑(Biomax),研究結果顯示添加優多益的飼料組別成長效果顯著優于一般市售配合飼料配方的組別,飼養八周后各組別增重率分別為55.96~129.60%;特定成長率分別為1.79~1.48%;飼料轉換率分別為2.93~5.43,活存率為93.33~100%,其中添加優多益的組別有最佳增重率(129.60±0.14%)、特定成長率(1.48±0.01%)及飼料轉換率(2.93±0.01),顯著優于其他組(p<0.05),而且添加優多益的飼料對于仿此身具有顯著的誘因效果,遠高于其他組別飼料,比單純投喂藻粉的組別增加2倍的誘引性,可以加快仿刺參的進食時間減少飼料的耗損及對于水質的污染,詳見(表二)、(表三)。
仿刺參由于生理構造上的缺乏,消化道中沒有磨碎食物的構造也沒有辦法分泌消化液,所以對于大分子的養分難以消化吸收,然而經過發酵處理的優多益功能飼料在小分子蛋白質及游離胺基酸的組成都高于一般仿刺參飼料轉換率較佳且又具強誘引性,配合常年低溫的LVG冷排水減少仿刺參進入夏眠、冬眠的時間,可以大幅縮短一般仿刺參養殖周期,提早達到上市體型。
目前已建立仿刺參養殖技術及人工配方飼料的開發,且為提升研發能量、建立具商業生產規模之仿刺參量產技術,漁業處已規劃于高雄永安興建占地面積約0.3公頃之冷水養殖試驗模廠,持續建立模組化生產流程,進行商業化生產替代進口高經濟水產品,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讓國人享用自產安心的高品質水產品。據了解,該模廠將於明年7月啟用,漁業署統計,大約養殖1.5年後便可產出3.4公噸的鮮活仿刺參,替代38.6%的進口量。
轉自: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及漁業新知雜志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