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條轉基因魚誕生在中國。彼時,該技術領先美國同行三年時間。二十五年后,美國實現世界上首例轉基因魚的商業化,而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首創技術依然在圍城中徘徊。
最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準轉基因三文魚上市,從而使美國成為轉基因動物消費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轉基因魚的上市之路中,美國其實是后來者。
1990年,一則關于世界首條轉基因魚的報道刊登于《紐約時報》。這條魚的“主人”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員朱作言。彼時,該技術領先美國同行3年時間。
遺憾的是,25年后,美國實現了世界上第一例轉基因魚的商業化,而中國科學家在該領域的首創技術依然在圍城中徘徊。
領跑者的無奈
1983年,由朱作言領銜的團隊通過“顯微注射技術”,成功將重組人生長激素基因導入鯽魚受精卵,獲得了快速生長的轉基因魚。
“當我們做出第一條轉基因魚時,國外很多人都感到非常驚訝。”朱作言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之所以萌生轉基因魚的想法,是受到了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先生的啟發。“但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我們不可能拿到魚的基因,所以只能把總體的DNA轉進去。”
牛刀小試后,朱作言信心倍增。1991年,他又對黃河鯉魚進行了“改造”。“我們克隆了草魚生長基因,并換上鯉魚自身的肌動蛋白基因啟動子,然后轉移到黃河鯉魚的受精卵中,讓黃河鯉魚帶有促進草魚生長功能的蛋白質。”
研究顯示,在同等養殖條件下,轉基因鯉魚的平均生長速度比普通黃河鯉快52.93%~114.92%。經過多代篩選后,研究人員獲得了穩定的“轉全魚生長基因黃河鯉”品系。此項技術可將養殖周期縮短一半,不僅降低了養殖成本和風險,也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我國鯉魚年產量在500萬噸以上,應用潛力很大。”朱作言說。
嗅覺敏銳的美國商人很快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難得的商機。2000年,培育轉基因三文魚的美國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s首任總裁埃利奧特·恩提斯曾專門來到武漢,與朱作言尋求合作可能。
“他們對我們的研究很有興趣,但由于鯉魚在美國沒有太大市場,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果當年做的是三文魚,很可能第一個上市。”朱作言表示。
那么,世界上第一條轉基因魚為何沒能在中國本土市場化?
“這個事情很難說清楚。”朱作言說,“盡管在研究上處于領先地位,但要第一個進入市場,我沒有信心,政府也不會有這個勇氣,特別是面對著轉基因被長期誤解的社會輿論。”
科學意義遠大于現實意義
盡管未能最終撞線,但朱作言依然對美國轉基因三文魚上市感到欣慰。
“這是一件好事。”在朱作言看來,轉基因三文魚上市的意義不只在于事件本身。“它打開了轉基因動物進入市場的大門,對于食用轉基因農產品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科學意義遠大于現實意義。”
其實,在轉基因三文魚的上市過程中,美國也可謂步步為營。FDA直到2010年才完成了食品安全評估,2012年發布了環境影響評估。“之所以拖了這么久才最終上市,一方面是顧及公眾反應,也有來自傳統三文魚產業的壓力。”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最終上市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政府的決定至關重要,說明它能判斷出這個事情代表著未來的生產力和發展方向。”朱作言強調。
不僅如此,科學家也對自己的職能有著清晰的認知。“美國科學家非常清楚做到哪一步、該由誰來接力,不像我們的科學家,從研究到市場化都要由自己完成。”朱作言說。
這樣的底氣來自美國社會強大的研發轉化機制。“一項新的科學發現,不用科學家去跟社會溝通,市場觀念強烈的企業會自動找上門來。”美國企業在與政府打交道時的那份執著,令朱作言感慨不已。“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在被審批程序拖得瀕臨破產的情況下還繼續堅持申報,而我們當時沒有經驗,也沒有信心。在這一點上,我們是有責任的。”
需要更多反思
在轉基因研究方面,中國丟掉的或許不僅僅是一條“魚”。
“朱作言先生的轉基因黃河鯉魚,是我經常提到的案例。”羅云波表示,這樣的遺憾會讓中國在轉基因戰略上陷入被動。“未來我們在健康、環境、制藥、營養領域的研究都會受制于人,絕不僅是轉基因食品的問題。”
在羅云波看來,公眾對于轉基因的認識或許存在一定偏差。“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的胰島素是轉基因的,乙肝疫苗也是轉基因的。”
政府的態度也讓學者們感到無奈。“在轉基因重大研究專項中,只要是涉及科普的內容,不是被政府部門砍掉,就是經費被壓縮。它們很難理解為什么科普需要這么多錢。”此前,羅云波曾申請500萬元經費與農影廠拍一些轉基因紀錄片,但經層層審批后,只剩下100萬元。“這樣一來,能做的事情就非常有限了。” “政府在對待創新的態度上,不能是錦上添花,應該雪中送炭。”朱作言表示,政府的任務是鑒別和排除創新驅動發展中可能產生的任何障礙,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引導和扶植。“在國家轉基因重大研究專項中,轉基因魚這樣有優勢、有應用前景的研究卻并未被納入其中。”
朱作言呼吁,中國未來一定要形成完備的研發轉化機制。如果企業不能成為創新主體,科學家無論出多少成果,也無濟于事。“我們的轉基因黃河鯉早已準備好了,現在只缺政府決策準入這臨門一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