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凜冽寒風沒有擋住宜秀區白澤湖鄉破罡湖畔皖宜季牛水產養殖基地內洋溢著的豐收喜悅。2015年8月中旬,全市首套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系統在該基地內投入使用。現在,12000斤魚苗長到了24000余斤,且養殖周期比傳統池塘養殖縮短了三分之一。
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是指在池塘中建設若干個流水池,利用氣動推水增氧原理,使流水池及整個池塘內的水循環流動起來,實現不對外排放養殖廢水,魚類排泄物在流水池內沉淀后被抽排上岸。
現場,兩口面積約30畝的池塘中間,修建了6個規格一致的循環流水養殖池,各池均安裝了1臺推水機。養殖池邊還建有1個魚糞收集池。此外,兩口30畝的池塘內也各安裝了一臺推水機。8臺推水機同時作業,推動整個水塘水流按一定時速、逆時針方向循環流動。池內魚兒受水流刺激,不時躍起水面。
該基地負責人高季牛說,4個月的養殖結果表明,池塘循環流水養殖確實比傳統的池塘靜水養殖要高產、環保、安全,魚糞可隨時抽排上岸澆花種草,池塘內一次魚類藥物都沒有投放,此外在無需干塘的情況下,可隨時起捕。
該基地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指導專家張漢勤說,按照設計,每個循環流水養殖池可實現年養魚25噸(分批次多輪養殖),實現年收益40萬元,6個池子年收益達到240萬元,畝均純收入達到4萬元(包括外塘面積),收益是普通池塘靜水養殖的2-3倍。
安慶市農委漁業部門負責人蔣澤球介紹,與傳統的池塘養殖模式相比,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成活率高,達到95%,可實現池塘養殖水的零排放,可實現全程監控、減少發病率和藥物使用,可及時抽排魚類排泄物、減少水體污染及富營養化。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6個地方嘗試該養殖技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