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混料是水產飼料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原料,在歐洲等成熟市場,水產預混料作為一個打包的大原料,被飼料生產企業廣泛接受。即使在中國,水產預混料外包的趨勢也是越來越明顯。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水產預混料產品,沒有國家規定的含量標準,各行其事的標簽上的含量指標,還有模糊不清的功能性成分。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談談,作為水產飼料企業,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和判斷?
分析標簽的規范性
分析配方的合理性
分析配方的性價比
了解使用的原料劑型
了解生產過程
1. 分析標簽的規范性
標簽的規范性很大程度上顯示了企業的規范性和對自身產品的理解。預混料產品的標簽上標識的產品含量,可以作為產品合格與否最終仲裁的依據。而且根據飼料標簽的國標要求,需要在標簽上標識全部微量元素及維生素和其他有效成分含量。
比如我們常見的“泛酸”應該是以“D-泛酸”標識,而不能以“泛酸”或者“D-泛酸鈣”等標識。因為泛酸有旋光性,不同旋光性的生物學活性不同而且“D-泛酸鈣”是D-泛酸的鈣鹽,商品中“D-泛酸鈣”的含量是98%,而“D-泛酸”的含量是90%,如果使用商品含量來代替純品含量,那么實際的成分含量會達不到配方設計的要求。
將商品含量當作純品含量來計算,在預混料生產中卻是非常常見。分析標簽的規范性,是對預混料進行判斷和識別的第一步。
2. 分析配方的合理性
水產動物品種繁多,加之養殖條件難以控制,導致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量的基礎研究相對較少,而且即使是同一個養殖品種,不同的研究機構所做出的研究結果也會有比較大的差別。但是這并不代表水產動物對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沒有規律可循。
如果將研究文獻中對維生素和礦物質需要量的研究結果歸類統計,就可以發現其實每種元素的需要量大致都有一個范圍。其實畜禽對維生素的需要量也存在一個范圍,只是相對于水產動物而言,變化的范圍更小而已。
水產動物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量也有一個合理的范圍,例如普通的淡水魚對VA的需要量范圍在4000-8000IU/kg飼料左右,對K3的需要量在3-10ppm左右。
除了每種維生素應用的范圍之外,水產動物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量也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如對VE的需要量會隨著飼料中脂肪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對B6的需要量會隨著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等等。
給大家舉個簡單的實例,將預混料配方錄入Excel,根據添加量規范為每千克飼料中維生素的含量,然后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對預混料配方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甚至可以分析出預混料產品的設計思路和產品定位。
圖1 底色單元格標識偏離常規的含量
下一篇,我們會告訴大家更多關于如何選擇優質水產預混料的判斷標準。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飼料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