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自學法律,希望自己出庭應訴。
暴雨中20多畝魚塘被水淹,損失十余萬元,52歲的養殖戶、草根發明家林勇由此自學法律,先后將珠海市信訪局和珠海海洋農業和水務局告上了法庭,質疑后者應對臺風不力。
“我只是想辯個理,幾十年這么多大臺風暴雨都挺過來了,為什么這一次一場普通的雨就水浸了,水閘的管理部門究竟有沒有管理不當?天災背后還有沒有人禍?”林勇坦露起訴的初衷,稱自己這次沒有索賠,只想找出問題。
沒有纏訪,林勇選擇用法律手段維權。有人說他傻,民告官想打贏很懸;也有人說打官司太麻煩了,還不如上訪解決問題快。
林勇沒理會,說:“做什么事情都得講理,按規矩辦事,不能胡來。”
他成了珠海版的“秋菊”,也成為中國法治進程下民眾司法意識覺醒的一個縮影。
“現在沒時間管魚塘這攤子事”
平沙鎮雞啼門大橋下,高瘦的林勇站在連灣水閘上,從袋子里掏出厚厚一沓訴訟材料,約40厘米厚,幾斤重。海風不時將紙張卷起,他無奈地搬來一塊大石頭壓在上面。
“前幾天上法庭吃虧了,人家的律師連哪一條法律是幾條第幾款都說得一清二楚,證據的目的是什么,能證明什么,條理清晰,我都只知道大概,說得也不清楚。”林勇一邊給南都記者翻看材料,一邊講述8日在金灣法院一審審理其狀告珠海海洋農業和水務局的庭審情況,嘴里嘟囔著這段時間還要下點功夫,把法律條款弄明白。
五十多米外,連片分布的養殖魚塘一望無際,養殖戶們都忙著干塘:冬天放光魚塘的水,清理淤泥消毒準備春節后投放魚苗。林勇承包近兩年的魚塘則無人打理,一池清水在陣陣冷風中兀自顫抖,掀起冷冽的浪花。
“現在沒時間管魚塘這攤子事。”林勇說,魚塘也是被水浸的證據,他擔心放干了水,以后如果要調查有些問題說不清楚,不如留下來,再說他眼下也沒有余錢組織再生產。
一個小時的采訪中,林勇嘴里不時蹦出幾個法律名詞,他還帶著幾分得意地逐字逐句解釋,有時發現嘴不夠用了,就撿起路旁的一根樹枝帶記者到塘邊的草地上連比帶劃。
有朋友開玩笑,說如果這場官司打完,你完全不用養殖了,可以轉行當律師。林勇鄭重其事地說,可以考慮。
他會用微信,留言不無自豪地說自己是珠海狀告信訪局第一人。
林勇:暴雨致魚塘水浸損失10余萬
讓林勇死磕法律的是2015年10月4日的一場暴雨,臺風“彩虹”在500多公里外的廣東湛江登陸,給珠海帶來了一波降雨。
當晚深夜至10月5日上午8點,平沙連灣水閘河道內的水洶涌而出,淹沒了林勇在一旁承包的20多畝魚塘。他慌忙報警求助,但無力回天,事后清點,養殖一年多即將上市的蝦大多跑了,損失十余萬元。
“積水超過四十厘米深了。”林勇掏出手機,翻出水淹時拍攝的圖片,白茫茫的水覆蓋魚塘和塘頭的小路,一片水世界,他在魚塘旁搭建的工棚猶如一座孤島。
10月8日,林勇向有關部門投訴。平沙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后來回復,稱水閘工作人員24小時輪班,按潮汐時間及水位,及時配合排水,但因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致水位上升過快,造成養殖塘水淹,此為人力不可抗。
但天災的解釋并未說服林勇。“既然是不可抗力,為什么以前雨量大得多,臺風登陸珠海都沒事,這次雨量不是特別大,反而水浸了?”林勇質疑,彩虹未正面登陸,珠海當天雖有暴雨,但整體雨量并不大,連灣水閘的降雨量事后統計10月4日僅約140毫米,遠小于一般臺風150至300毫米的降雨量,“除了天災,到底還有沒有人禍?下一次該怎么辦?”
林勇將矛頭指向了三防等相關部門在臺風中的應對處置,質疑水閘的工作人員在大雨來臨前,未提前采取排水措施,以至于當時河道內水位較高,幾乎失去蓄洪能力,當后來遭遇大雨,水位急劇上升后,已經無法采取措施了。
58歲的本地養殖戶葉先生告訴南都記者,自己從小就生活在連灣水閘,在這里養殖魚塘也有十年了,記憶中只有上世紀80年代因為水閘缺堤,曾出現過一次水浸,但積水很淺,并沒有去年10月那么深。
“固執”地搞了十幾年發明
盡管有養殖戶對這次水浸同樣抱有疑問,但只有林勇選擇了用司法手段討說法。2015年11月,他先后將珠海市信訪局和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告上了法庭,希望尋找水閘沒頂被淹的原因。
對簿公堂前,林勇曾咨詢了三家律師事務所和兩個律師朋友,大家都說這起官司沒什么勝算,取證困難,勸他放棄。林勇說,不管法院最終如何判決,但作為養殖戶,應該勇于站出來用法律發出自己的聲音,“既然大家都覺得這次水浸很蹊蹺,就應該弄明白原因,道理只有打官司才能分辨得清楚。”
起訴前,林勇找過其他受損的養殖戶希望一起集體訴訟,但都被拒絕了。有的說,打官司太麻煩了,還不如上訪快;也有人說,民告官想打贏很懸。
林勇帶南都記者上門找到養殖戶葉先生,后者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接到過林勇一起打官司的電話,但自己這段時間確實很忙,要干塘,實在沒空。
林勇請不起律師,只能自己辯護,每天通過網絡自學法律。“我把我官司里可能涉及的法律全部找出來,每天琢磨、研究。”林勇不無自得地說,自己如今也算是養殖戶中最懂法律的人了。
林勇不是個一般的農民,他說自己是個固執的人。早年從一所農業院校畢業,分配在廣州一家農業單位,后來單位倒閉了,林勇為了謀生,開始承包養殖魚塘,十年前突然對發明萌生了興趣,一邊養魚一邊利用業余時間研發一款能治療頸椎、腰椎病的儀器。
2008年,林勇來到珠海承包了幾年魚塘,攢了點積蓄,便放棄工作,專心在家搞科研,如今取得了六七項專利。“如果我不是固執,就不會花十幾年時間去搞一項發明了。”林勇說,2014年9月,他搞發明花完了錢,才跑到連灣水閘旁養魚,沒想到養殖一年多,還沒收成,就遭水淹了。
這段時間,林勇專心攻讀法律,日常生活全靠做月嫂的妻子接濟。
部門回應
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應對臺風積極履行了法定職責
對于林勇的質疑,兩被告單位分別作了回應。珠海市信訪局表示,林勇因為水閘被淹,蝦塘受損上訪一事屬實,該部門依據信訪條例積極予以處理,但信訪工作機構是各級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門授權負責信訪工作的專門機構,依據《信訪條例》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承辦、協調處理、督促檢查、指導信訪事項等行為,對信訪人不具有強制力,對信訪人的實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質影響,法院不應受理林勇的起訴。
珠海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則表示,在應對2015年10月臺風“彩虹”的過程中,該局以及市三防辦等單位積極履行了法定職責,包括組織召開會商會議,部署防汛防風工作,啟動防風防汛應急響應,連灣水閘所在的高欄港區海洋和農漁局也啟動了應急響應,包括24小時全天值班,派檢查組到平沙、南水鎮檢查水庫、水閘等。
該局還表示,10月5日,市三防辦接到110轉接的林勇反映水閘被淹的電話后,及時通知高欄港區三防辦進行處置,并立即告知平沙鎮三防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了解水位情況后,致電林勇解釋由于連灣水閘外江水位比內江水位高,無法開閘排水,在達到排水條件后馬上開閘放水,并先后兩次到連灣水閘現場調查,并且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了水閘開啟工作。
起訴信訪局的官司去年12月18日已被一審駁回,法院裁定信訪工作機構不屬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這讓林勇感到生氣。他翻找最高法的各種解釋,一邊念條文,一邊問南都記者,你說法院的判決有沒有道理。林勇已提出了上訴,說下一步自己連法院也打算起訴。
而林勇與海洋農業和稅局的官司還在審理當中。
“如果官司都輸了怎么辦?”南都記者問。林勇說,他只認理,如果法庭調查清楚,確實沒有人為原因導致水浸,自己也認了,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他要盡力而為。
他坦言,官司進展雖然不如自己的期望,但他對法律有信心,會一直堅持把官司打下來,“我這次沒有提出索賠,只是希望相關部門能找出水浸的問題,吸取教訓,不再發生類似或更大的事。”
聲音
“既然大家都覺得這次水浸很蹊蹺,就應該弄明白原因,道理只有打官司才能分辨得清楚。”
“我這次沒有提出索賠,只是希望相關部門能找出水浸的問題,吸取教訓,不再發生類似或更大的事。”
——— 林勇的朋友勸他別浪費時間,他卻較個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