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處東南沿海,海岸線長達715公里,擁有得天獨厚的淺海灘涂資源,在灘涂上繁殖有種模樣怪異的“跳跳魚”——“泥猴”。
“泥猴”身長10多厘米,體色灰黑,與灘涂渾然一色,布滿花斑,頭部凸出一對機靈的眼睛,活像兩粒轉動靈活滾珠。它在水中能游,在泥洞里鉆,在海礁上爬,在灘涂能跳,在岸上能攀樹,而且一跳就是尺把高,沿海人按它的生活習性,給它起了個綽號叫“泥猴”。
在漳州沿海地區,退潮時,一條條“泥猴”喜歡匍匐灘涂之上,遇上招潮蟹時,就故意拽動尾巴挑逗,當笨拙的招潮蟹張開大螯想鉗住它尾巴時,機靈的泥猴便瞅準機會,用力擊斷蟹螯,然后從斷口處吸吮蟹肉美美享受。有趣的是,摸不透它習性的人,一看灘涂躺著一條條灰不溜秋,俯拾皆是的魚兒,企圖撿拾時,須臾間,這小精靈比變魔術還快,眨眼間不見了,簡直可以PK孫悟空!原來,灘涂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圓眼,便是泥猴們的住宅。當人未靠近它時,“泥猴”們便一溜煙地鉆進洞里,反應比真猴還靈敏。
“泥猴”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很高營養成分和食療價值。筆者查閱了一些醫書,發現“泥猴”具有補腎壯腰、活血止痛及加速傷口愈合等功用,沿海人習慣用泥猴煮補藥,給老弱病人調養身體。
傳說漳州民間有一道佳肴叫“烏龍鉆白玉”,即用“泥猴”為主料烹制。說來頗有傳奇色彩:從前,有個人買“泥猴”和幾塊豆腐叮囑小孩烹煮,小孩沒記清,就把大塊豆腐與魚合煮。大人回家揭開鍋蓋,好生奇怪,“泥猴”怎么匿無蹤影?待到進餐時發現“泥猴”熟睡豆腐中,不禁大感驚訝,一嘗,味道殊異,便成就了一道獨特名菜,美其名“烏龍鉆白玉”。
筆者聽東山島老輩人介紹,過去民間有一種“魚粿”,乃選用吐盡污物的“泥猴”鋪在蒸籠底,然后倒入事先拌好蔥油、食鹽等調料的米漿。當“泥猴”受熱時,一條條冒出逐漸凝固蒸熟的米漿中。這時,用手將魚頭連同魚骨抽出來,魚肉便留在米漿中,成為一種鮮見的魚肉粿。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