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外媒體報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吁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并采取行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IPCC新發布的這份綜合報告總結了IPCC三個工作組今年相繼發布的三份報告,內容包括氣候變化的證據、現在和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遏制氣候變化可以采取的措施等。報告對各國決策者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作用。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它將為談判2012年后新的國際減排行動框架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
海水酸性達數千萬年最高 將加劇全球變暖
與此前幾次報告所不同的是,這份報告首次將一直被人們所忽視的海洋酸化問題提上日程,成為全球應著重關注的一個焦點。報告中指出,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人類正促使海洋的化學物質發生2000萬年以來最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將破壞海洋的整個生命系統,并使得氣候變化更加嚴重。
報告指出,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已經將海平面的酸性增加了三成,并且在本世紀末時海洋的酸性將會繼續增加兩倍。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形成稀釋的碳酸,這種碳酸不斷酸化天然的堿性海水,同時不斷吞噬海洋中原本豐富的碳酸鈣,一種珊瑚等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其中許多生物鏈底部的浮游生物因此喪失了棲息地,導致生物鏈上端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沒有了食物供應。
隨著海水的酸性越來越高,海洋生物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全球數十億人民的蛋白質來源也開始受限。調查顯示,海平面附近的酸性最高,而海平面正是海洋生物比較聚集的地方。
英國首要科學團體皇家學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污染,全球海洋目前的酸度達到了“數千萬年”以來的最高點,即便二氧化碳的釋放從現在開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數萬年才能恢復原樣”。
海水酸性致生物不斷滅絕 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
位于德國基爾的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Ulf Riebesell說道,如果全球氣候狀況不能夠得到迅速改善的話,海洋環境將會惡化至近2000萬年來的最糟糕狀況。他聯想起了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時的情形,撞擊導致大量硫酸鈣進入大氣,形成硫酸,從而致使珊瑚以及幾乎所有貝類生物的滅絕。大約200萬年過后,珊瑚才逐漸開始在地球上再次出現,而大約還需要2000萬年,那些貝類生物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科學家發現,自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海洋已經吸收了大約一半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5萬億噸。這一點目前幫助減緩了全球變暖,否則如果這些二氧化碳均保留在大氣之中的話,氣候變暖將會比現在迅速的多。但這種幫助的代價也是昂貴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官阿基姆-施泰納表示:“該報告讓我們意識到了一直被我們忽視的海洋環境的變化。海洋氣候的變化將會改變海洋里的生命,降低海洋的產量,同時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科學家們進一步指出,隨著海水進一步酸化,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不斷下降,因此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將會滯留在空氣之中,從而加速全球變暖。已經有調查顯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消失,酸化的海水已經無法繼續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報告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將會滅絕,全球的糧食作物也將大大銳減。
報告同時指出,氣候變化正在進行之中,并且在不斷加速,不斷上升的大氣溫度和海洋溫度、不斷融化的冰雪以及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都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報告還預測了不同的洲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并警告稱一些影響是“嚴峻的”甚至是“不可逆轉的”。其中一個不可逆轉的例子便是消失的物種。即便是中等程度的全球變暖也會導致兩成至三成全球物種的滅絕,而如果大氣不斷升溫,將有超過一半的物種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潘基文:對抗全球變暖之戰 中美應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閱讀了報告之后表示,全球變暖“不斷加速的步伐讓人非常震驚”。鑒于形勢的嚴峻性,潘基文敦促各國立即采取行動,刻不容緩。潘基文同時坦率的表示,希望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能在下個月印度尼西亞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起到建設性作用”。
IPCC的科學家以及相關政府表示,他們更關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干旱、熱浪以及洪水等自然災害,并表示這些災害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將超出之前他們的預期,而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窮人和老年人將受到最大的影響。
報告最后指出,盡管氣候變化的趨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各國政府卻可以采取一系列直接的措施來避免最糟糕的結果的出現。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目前在這一方面最缺少的是政府的努力。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政府將構建2012年后新的國際減排行動框架。綜合國外媒體報道,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吁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并采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IPCC新發布的這份綜合報告總結了IPCC三個工作組今年相繼發布的三份報告,內容包括氣候變化的證據、現在和將來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遏制氣候變化可以采取的措施等。報告對各國決策者具有很強的政策導向作用。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它將為談判2012年后新的國際減排行動框架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
海水酸性達數千萬年最高 將加劇全球變暖
與此前幾次報告所不同的是,這份報告首次將一直被人們所忽視的海洋酸化問題提上日程,成為全球應著重關注的一個焦點。報告中指出,科學家們一致認為,人類正促使海洋的化學物質發生2000萬年以來最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將破壞海洋的整個生命系統,并使得氣候變化更加嚴重。
報告指出,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已經將海平面的酸性增加了三成,并且在本世紀末時海洋的酸性將會繼續增加兩倍。海水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形成稀釋的碳酸,這種碳酸不斷酸化天然的堿性海水,同時不斷吞噬海洋中原本豐富的碳酸鈣,一種珊瑚等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其中許多生物鏈底部的浮游生物因此喪失了棲息地,導致生物鏈上端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沒有了食物供應。
隨著海水的酸性越來越高,海洋生物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全球數十億人民的蛋白質來源也開始受限。調查顯示,海平面附近的酸性最高,而海平面正是海洋生物比較聚集的地方。
英國首要科學團體皇家學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污染,全球海洋目前的酸度達到了“數千萬年”以來的最高點,即便二氧化碳的釋放從現在開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數萬年才能恢復原樣”。
海水酸性致生物不斷滅絕 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
位于德國基爾的萊布尼茨海洋科學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學家Ulf Riebesell說道,如果全球氣候狀況不能夠得到迅速改善的話,海洋環境將會惡化至近2000萬年來的最糟糕狀況。他聯想起了6500萬年前彗星撞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時的情形,撞擊導致大量硫酸鈣進入大氣,形成硫酸,從而致使珊瑚以及幾乎所有貝類生物的滅絕。大約200萬年過后,珊瑚才逐漸開始在地球上再次出現,而大約還需要2000萬年,那些貝類生物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科學家發現,自從工業革命時期開始,海洋已經吸收了大約一半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5萬億噸。這一點目前幫助減緩了全球變暖,否則如果這些二氧化碳均保留在大氣之中的話,氣候變暖將會比現在迅速的多。但這種幫助的代價也是昂貴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官阿基姆-施泰納表示:“該報告讓我們意識到了一直被我們忽視的海洋環境的變化。海洋氣候的變化將會改變海洋里的生命,降低海洋的產量,同時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科學家們進一步指出,隨著海水進一步酸化,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不斷下降,因此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將會滯留在空氣之中,從而加速全球變暖。已經有調查顯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消失,酸化的海水已經無法繼續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報告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物種將會滅絕,全球的糧食作物也將大大銳減。
報告同時指出,氣候變化正在進行之中,并且在不斷加速,不斷上升的大氣溫度和海洋溫度、不斷融化的冰雪以及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都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報告還預測了不同的洲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并警告稱一些影響是“嚴峻的”甚至是“不可逆轉的”。其中一個不可逆轉的例子便是消失的物種。即便是中等程度的全球變暖也會導致兩成至三成全球物種的滅絕,而如果大氣不斷升溫,將有超過一半的物種永遠從地球上消失。
潘基文:對抗全球變暖之戰 中美應發揮重要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閱讀了報告之后表示,全球變暖“不斷加速的步伐讓人非常震驚”。鑒于形勢的嚴峻性,潘基文敦促各國立即采取行動,刻不容緩。潘基文同時坦率的表示,希望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能在下個月印度尼西亞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起到建設性作用”。
IPCC的科學家以及相關政府表示,他們更關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干旱、熱浪以及洪水等自然災害,并表示這些災害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將超出之前他們的預期,而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窮人和老年人將受到最大的影響。
報告最后指出,盡管氣候變化的趨勢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各國政府卻可以采取一系列直接的措施來避免最糟糕的結果的出現。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目前在這一方面最缺少的是政府的努力。在下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政府將構建2012年后新的國際減排行動框架。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