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助村欄目要說的是河豚魚。近年來,我國河豚魚食用政策的寬嚴一直在變。政策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河豚魚產業的發展。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在去年末再度重申“禁止食品經營者銷售河豚”。但在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員會發布征求意見函,擬批準養殖紅鰭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為新食品原料。
福建省養殖河豚魚區域公布漳州、福州、莆田、寧德等地,漳浦佛曇、前亭兩鄉鎮是我省養殖河豚魚面積最大的鄉鎮。日前,全省首個河豚協會佛曇鎮河豚魚協會會長戴云峰專程找到助村,希望助村能傳達河豚魚養殖戶的呼聲,呼吁有關部門和全社會共給力,積極開展相關工作,爭取養殖的河豚魚能有條件地放開銷售、食用。
養殖河豚產業鏈 正在不斷壯大
冬日雖是淡季,離河豚最美味的黃金時節清明還有三個多月,但在漳浦佛曇鎮卻是一派繁忙:人們分流河豚,投放蝦苗,購銷、加工、宰殺、烹制河豚,還有不少各地前來品嘗河豚的游客。
“漳州中豚水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去年9月創立,目前已成功開發出以養殖河豚為原料多個系列深加工產品。這一探索實踐,將有利于提升河豚附加值,是佛曇養殖河豚今后努力的方向。”佛曇鎮河豚協會會長戴云峰帶著記者直奔佛曇河豚文化中心,只見數百平方米的展廳里,擺列著琳瑯滿目的河豚加工食品、河豚化妝品、河豚保健品及延伸產品,令人目不暇接。
“河豚渾身都是寶,若能實現深加工產業化,將讓養殖河豚身價倍增。”聞訊趕來的公司創始人揚文元告訴記者,他原是從事河豚購銷事宜,每年經他手銷往江蘇、浙江等地的河豚占全鎮養殖河豚的近三分之一。目睹家鄉養殖的優質河豚低價賣給江蘇等地后,在當地搖身一變成餐館高端美食和價格昂貴的深加工產品,心中很不是滋味。加上常背負三角債之苦,狠下心來投資2000萬元,做河豚魚等深加工,為自己也為佛曇養殖河豚產業發展探新路。
目前,中豚公司已在廈門設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河豚深加工產品研發,還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開設5家連鎖店。眼下,在佛曇海產品加工園區里,包括中豚公司,已有5家以加工養殖河豚等海產品企業入駐,總投資2.2億元,年可創產值10億元。
當前,福建省采用對蝦、花蛤、河豚混養模式面積達7000公頃,而佛曇是我省最大的養殖河豚基地,全鎮養殖面積3萬多畝,年產河豚近6000噸,60%銷往江浙等地,40%銷往本省各地,并已形成河豚育苗、養殖、銷售、加工、餐飲等完整的產業鏈。據不完全統計,僅養殖河豚一年就為佛曇創下8億元的產值。
千百年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不食河豚不知魚味,食了河豚百魚無味”“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河豚雖是極品美食,但必須控毒養殖,野生河豚含劇毒,決不能食用。
“佛曇的河豚經過控毒養殖,經權威部門檢測為微毒級,而且宰殺和烹制嚴格規范,持證上崗,可放心安全食用。佛曇幾乎家家戶戶都將養殖河豚魚作為普通海鮮烹煮食用,十幾年來從未發生過一例中毒事件。”今年9月剛當選東坂村委主任的戴慶陽說,他曾是當地養殖河豚大戶,是中國漁業協會河豚分會常務理事,最早獲得宰殺烹制河豚資格證書。目前全鎮擁有資格證書的有63人,在東坂村已開了以烹制河豚美食為主的餐館20多家。去年初他自己也創辦了河豚美食館,開發出了數十道河豚菜,倍受食客歡迎,甚至連日本、韓國人也多次專程前來品嘗。
政策寬嚴常變化 至今身份尷尬
傍晚,落日的余輝映灑在藍綢緞般的海水上,“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東坂示范區”萬畝海水養殖蝦池宛如披上淡金色的面紗,不時,數只白鷺掠過,真可謂落霞與孤鶩齊飛,海水共長天一色。
“總共15公斤,近3萬尾。”“好,馬上投放!”養殖池邊的對話打破了眼前的寧靜。育苗和購銷養殖河豚大戶戴麗玉和兒子忙著將車上的蝦苗一筐筐搬下來過稱,與養殖戶戴晉福核對后,迅速駕起小船,將蝦苗投放進蝦池里。
戴晉福承包了200多畝蝦池,實施河豚、對蝦、花蛤混養。他說,魚蝦貝混養是佛曇人經多年實踐摸索出的立體生態養殖模式,混養的菊黃和雙斑東方鲀不僅可有效提高對蝦成活率,而且還成漁民新的增收點,目前全鎮3萬多畝蝦池全都實行這種混養模式。
適宜我省海水混養的河豚主要品種菊黃和雙斑東方鲀成了佛曇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國家擬放開的紅鰭和暗紋東方鲀卻因不適宜我省生態條件養殖而基本絕跡。“菊黃和雙斑東方鲀品種優良、肉質鮮美,備受食客歡迎。無論是美味,還是營養,都比淡水養殖的紅鰭和暗紋東方鲀更勝一籌。國家衛生計生委員今擬批準養殖紅鰭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為新食品原料。如果佛曇養殖的河豚無法進入國家目錄,這不僅挫傷養殖積極性,而且不利于長遠品牌建設。”戴云峰對記者說。
去年佛曇河豚協會將已獲農業部評定的生態養殖示范養殖基地混養的對蝦、花蛤和河豚,向省有關部門申報可追溯標志,很快,前兩者獲批,而河豚卻因未進入國家目錄,至今未能通過。戴云峰說:“沒有可追溯標志,再生態養殖,人家也不能相信。”
與可追溯標志遭受同樣命運的,還有中豚公司研發生產的河豚深加工系列產品,其品質營養成分和安全使用等方面均有權威部門檢測數字為據,卻因其原料是菊黃和雙斑東方鲀,至今未能獲得相關質量認證,從而無法公開上市銷售。
堵難以解決問題 盼有條件開放
河豚魚有100多種,但不是每種魚都能吃,也不是每種河豚魚都適合養殖。資料顯示,我國沿海常見的河豚魚有43種,可以食用的有21種。佛曇乃至我省各地養殖的菊黃東方鲀和雙斑東方鲀,毒性較低,育苗和養殖技術也較成熟,適合規模化養殖。眼下全國年產河豚魚約6萬噸,我省僅佛曇河豚魚養殖年產量就約占全國東方鲀的10%。
“一條魚撐起佛曇經濟半邊天,河豚魚已成為活躍佛曇經濟的重要因素。這條魚的生死存亡,事關全鎮7萬多人的生計。”佛曇鎮黨委書記陳福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佛曇鎮20個村中有11個是沿海村,海岸線有10多公里,這里養殖菊黃東方鲀和雙斑東方鲀地理生態條件得天獨厚,混養模式生態環保。一味地堵,不能公開銷售食用養殖的河豚魚,不能解決問題,只能疏,加以引導規范。
從帶河豚魚養殖大戶到江蘇等地考察市場,到成立鎮河豚魚協會、水產協會;從由鎮政府名義請來國家級河豚魚烹飪專家開展河豚魚加工烹飪技術培訓,到大力倡導將一條魚提升為誠信文化,佛曇鎮在引導規范發展養殖河豚魚產業上的每一步都邁得堅實有力。
“但我明白,佛曇特別是我自己頭上時刻都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決不能出絲毫的差錯,否則,必將全面崩盤。”法學碩士畢業的陳福強希望有朝一日相關部門能“精細化”分類管理,實施“有限解禁”政策,讓河豚養殖產業得以全面發展。
“有鎮黨委政府擔當,協會開展工作底氣特足,但我們的力量太微弱了,亟須各級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的重視支持。我省若能像江蘇等地那樣,舉區域乃至全省之力,那就有希望了。”戴云峰充滿期待地說。
2014年8月至9月,省水產研究所、省海洋與漁業廳和漳浦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有關專家組成調查組,專程前往漳浦佛曇等全省養殖河豚魚主產區,對福建河豚魚產業現狀進行全面的調查。專家們在調查報告中指出:“菊黃和雙斑東方鲀是適應福建本地生態條件,具有優秀養殖性狀和較高商品價值的優良種類。福建省正常的河豚魚生產都是安全的,養殖的河豚魚毒性低,可以食用。迄今尚未有食用養殖河豚魚中毒的記錄。”
專家們認為,河豚魚的禁售政策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建議有條件的開放,使其處于有序的控制之下,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們強烈建議,有關部門盡快開展相關工作,爭取將福建省主要的養殖品種菊黃東方鲀和雙斑東方鲀也能列入國家許可食用的品種目錄;另一方面省水產研究部門可以承擔菊黃東方鲀和雙斑東方鲀毒性研究與評估,為相關部門提供開放食用養殖河豚魚的理論依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